烟草在线专稿 记忆当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阡县青阳乡的少数民族群众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的这一天,都要举行一场传统的“闹鱼”,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也习惯的称之为过“杀鱼节”,只是后来部份缺乏远见的人由于人心不足,将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变为过度的索取,青阳乡境内的河流小溪已经很难见野生鱼的踪迹。于是,这场面壮观,在统一的时间内,在全乡几十条河流里、有数以千计群众集中参加的,由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文化遗产传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彻底的消失,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疼,成为记忆中的乡愁。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几年时间,我曾在青阳乡从事烤烟生产与收购工作。在青阳烟叶收购作业组当上负责人后,我的工作得到当地党委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可。于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我都有幸被邀请参加青阳乡冷家榜村或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村寨群众组织开展的“杀鱼节”祭奠仪式,成为在当地最受欢迎的人。因为主持祭奠仪式的是当地少数民族村寨的寨老,受邀参加仪式的都是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青阳乡冷家榜村这一片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及乡政府所在地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大都齐聚在青阳河边。在现水库洞口附件那个地势最为宽阔的地方,由寨上最受人尊重的长老主持祭拜河神仪式,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仪式结束后,大家就按分工将麻柳叶、唤香叶,葛芍叶、葛芍籽舂碎成一种较浓的液体,然后与茶油粘混合在一起,顺水流向整条河流,人们手拿脸盆之类的器具,使劲的将水弄混浊,将鱼从河两边的洞穴及大石头的底部“闹昏”出来,就开始捉鱼。这一天,参加“闹鱼”捉鱼的都是男人,妇女是不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因为在没有村寨或人家户的时候,参加捉鱼的“男子汉”大都是赤裸着身子的。
说是“闹鱼”,其实鱼只是被闹昏,因为一旦后面的清水流入后,河水就逐渐变清,鱼就缓过劲来,这样的“闹法”是不会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的。
记得在“闹鱼”的时候,大部份成年男子都手握鱼叉,将鱼叉刺进有可能藏大鱼的洞内,这样就可以“杀到”包括像娃娃鱼这样的大鱼……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对于青阳乡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是十分热闹,全乡几十条河流从早上九点过钟开始祭神“闹鱼”到下午的两、三点钟结束战斗,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五个小时,但无论收获多少,下午的这顿晚餐是丰富。毕竟,参加“闹鱼”“杀鱼”的人多少都有一些收获,多少是要搞到一些鱼在手的。但是,当时的人们是不捉杀像“七星鱼”、“泥鳅”这些鱼类的,因为当时在贵州一带根本是不吃这些鱼类的,只是湖南人来后,在湖南人的带动下,本地人才开始吃这些视为神灵的鱼。而这些鱼,特别是七星鱼,已逐渐成为价格最贵的奢侈品。
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作业组的烤烟生产收购人员大都被附近村寨的烟农请去吃鱼,那用鼎罐煨制、用农家佑料配制而成的农家特色鱼的味道让人至今难忘。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