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从小到大的教育里,父母叮咛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与人为善”。身处顺境的时候,自然会多与人为善,遭受了什么不公,就会多多少少想到老天怎么如此待我,我还能反制什么呢?一闪而过的念头,始终还是遵循着与人为善的想法,自己努力生存,不要有坏想法、整别人、出别人的洋相而痛快了自己,相信好好做人一定是会得到好报的。做不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至少可以不要落井下石、斜眼鄙夷看别人,能出手的时候也袖手旁观,我还真的做不到。善念天成,日积月累,能做多少不知道,但努力还是需要的。
现在的竞争太厉害。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在我看来除了“狼性”、“虎性”、“狮性”和见了上司上级的“奴性”,还真的缺少一种情怀和人文气象。小男孩,敢打敢摔,唯我独尊,天不怕地不怕,小女生,腻腻歪歪,嗲声嗲气,这样的教育,不出问题才怪呢。还有个玩笑说,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小女生,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她将来怎么办?小女生还骄傲的说,我将来要做老板娘!虽然只是个笑话,但在这其中的笑料里,我们大人能看懂的是什么呢?从小就有这样的“简单而又崇高”的梦想,长大了是什么人,也基本上可以描画出来了。教育缺失是个大问题,与人为善的问题,从小看大,能看到什么呢?争先恐后,奋勇争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与人为善的一面吗?
善念从小培养,善行从小养成。小孩子的言行里就投射了大人的直接反映。农夫与蛇的故事可能大人们听得多了,总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营造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拼抢意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云云。据教育学者说,哪里有什么起跑线,纯粹就是教育培训机构自己编造出来的谎言。姑且不去验证有没有起跑线,单单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起跑线也应该是多重的,重叠的,怎么可能会是一根线呢?好像与人为善了,我的天性里就会缺少一样什么东西,就会被别人落后了,起码的良知和人文教育关怀都没有了。遇事不出头,枪打出头鸟;好死不如赖活着;该让人处且让人,还是绝不退让一步我就要过,这样持续下去的“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局面,不会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谁在做呢?
是那些穿着汉服唐装,摇头晃脑就能生发出来的吗?我看不尽然。花拳绣腿功夫,皮毛一点点,有些还是人害人的。弄个答题竞赛或者演讲比赛,组织几个人参加,轰轰烈烈的声势,就完全深入人心了。我看也是草台班子的一阵风攻势,迟早是会露馅的。现在开展的家风家训进万家,是个不错的载体,只是当我们仅仅忙着想钱挣钱只想着孩子考个高分上个名牌大学就能实现,那倒好了。可惜不是这回事情。许多时候,与人为善和学识、学历和有钱多少反而是成反比的。你看看街上,酒驾醉驾屡禁不绝,开个宝马奔驰就横冲直撞的,当个小官就使性子任性起来,做个家长就进校门扇别人孩子耳光,这样的底线和做人的起码良知都没有,还何谈善念呢?天知道,他自己怎么做的?他怎么教育影响孩子的?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可爱的人儿,又怎么会在这个社会立足呢?到最后不是打打杀杀,肆意妄为,就是破坏社会秩序,被囚在笼中,还是被更有进攻性的对方所伤,真的是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了。
父母是与人为善的样板。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孩子去向上向阳向善,心存感恩和善念,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这个社会才会有希望。走在大街上,我们朝对方善意笑笑,对方也会还以善意的微笑,最少不会恶语相向吧。从自己开始不加塞,按序排队,遇见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路人倒地我会主动帮扶,这样的老传统在新变化面前逊色了,我们还怎么去与人为善呢?也有人说,越是古老的民族,历史包袱也会很沉重。我倒是觉得,人人都有历史责任感的话,就是再古老的民族,也会焕发出青春的模样。犹太民族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他们善于学习的习惯。不管走到哪里,书籍和阅读永远是他们的传家宝。可惜,现在的有钱人家都在精装修、奢华风、欧美风,但一个缺少了书房的新房子,再豪奢也不过只是一座房子,哪里还有对知识和善念的一点点温暖底色呢。
没有谁是天生的善人,也没有谁是天生的恶人。只不过是环境和压力这个现实,催生了我们的急功近利而已。但反过来想,你要是长期坚持天天向上,与人为善,就是一时半会转不过弯,终究你要是会出手相救或者出手改变的。我们都想做个好人,我们都心存感谢和善念,在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天平上,称一称自己的分量,看一看自己的行为,在善恶之间,你还会向哪里转呢?
一生唯谨慎,与人为善高。把人想的好一点,自己做的好一点,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你呢。竖起的大拇指,不一定会带给你一生的荣耀,但天天野心膨胀唯恐自己拿得少干得多被欲望压垮的人,到最后可能连一根稻草也会抓不住的。那时候想起与人为善,晚了,完了,可怜了……
别逞强,别使气斗狠,别怕别人拿得多,懂得了自己的付出,理解了别人的成绩,退一步想想,我还能做什么?还能做的更多更好?放心吧,只要你这样想了做了,天上的馅饼总会要落在你身上的。与人为善是一辈子的事,放眼长远,给自己一个定心丸,你会心安理得的。
睡一个好觉,做一个好梦,与人为善的事情多做一点,没有谁会亏待你的,老天也不会的,何况我们呢。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