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
这是你结婚成家之际爸爸为你送上的一份特殊礼物,同时也是爸爸穿越时光赠与你的最后一封家信。阿布是否依稀记得十岁、十八岁那年爸爸曾交给你的两封家信?要知道,早在阿布尚处襁褓之时爸爸就已经为你写下了这三封家信。时光荏苒,如今我的宝贝女儿即将于归、嫁为人妻,作为父亲最深刻的感觉竟然是悲喜交加……不知为何,写到这里,即使作为一个写这封信时年仅二十四岁的父亲,爸爸不禁双眼婆娑。爸爸不敢想象,当亲眼看到你出嫁时会老泪纵横成什么样子……
宝贝成长
还记得当年阿布刚满四月,妈妈望着你开心的小脸,神情忽然由喜转忧,叹道:“一想到我的阿布将来要嫁给一个陌生人,我的心就像被什么揪着……”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刺痛了爸爸的心。在你成长的这些年里,每每想到阿布远离父母、嫁入他门,内心里就会弥漫起一阵仿佛已经失去你的苦楚。如今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即使再不舍也是时候放手让你自己去独立生活。
阿布还记得前两封家信的内容吗?十岁那年爸爸曾以“朋友”的身份与你探讨“人生”,十八岁时爸爸则是用自己亲身经历来提醒和劝诫你注意那段花季雨季的华美多变和命运转折。不论我的阿布现在是否已经感悟信中提及那些道理,这些家信对于现在即将成家的阿布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意义——那就是亲代抚育方式。当你成为一名妻子、一位母亲后要学会以恰当的身份用合适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去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不得不说,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事物和道理讲解起来都不像童话故事般有趣易懂,往往都是那么的沉重、空洞和无聊乏味。这就更需要身为父母的你及时转换角度和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认知水平,感受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面临的困惑。毕竟身为父母的心情都是相似的,迫切希望孩子尽早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都很迫切,不希望孩子弯路,但是爸爸要提醒你,孩子需要一个成长过程,不能急于拔苗助长,更不能指望孩子在18岁前就理解、掌握他老爸或老妈全部的人生智慧。养儿方知父母恩,相信当阿布孕育了新生命后,能够明白和体会作为父母对于子女的那份眷恋深情和良苦用心。
家风家训
从小到大的传统文化教育相信早已使你意识到,中国人对“家”的概念有着独特而传统的理解和定义,很多传统文化和习俗都是围绕家的概念展开和延续的。两个相爱的、有着相似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便组成最初的“家”。一家人在一起便有了相同的人文精神和传统底蕴,即成家风。在这种风气的引导下一家人对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为家训。
阿布,我们并非官宦之家,却也非蓬门荜户。秉承了内蒙人敦厚的性格,爸妈二人木讷老实、和善待人,也算是尽了本分。爸爸希望我们家能继承延续朴实之家风,言传身教慎独之家训,即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常怀感恩之心,终得一生无愧,修身乃为人之本,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不为己争,不与尔斗,恪守德行,施为中庸。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年代,能持有内心的一份宁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其中需要你摒弃许多俗尘杂念,剔除社会诟病之糟粕,方能返璞归真。之所以在你结婚时才告诉你关于家风家训的一切,就是想让你能把这种风气和训诫传承发扬,融入你的家庭,成为你家中的一股“正能量”。切记,心存感恩善念,处世慈悲为怀。
时间都去哪了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 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犹记2014年的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如此动人心弦,使人不禁黯然神伤。朴实细腻的曲词将人生半载的养育情深表达得淋漓尽致。岁月蹉跎,年华转瞬即逝,父母日复一日地为儿女照料奔波,就这样一年、十年、二十年的过去了。这让爸爸不仅想起了我的父母,也想到了同样身为父母的我和你妈妈。是啊,时间都哪去了,还没来得及再看看你可爱的小脸,阿布就已长得这么大了;还没握够我宝贝女儿的小手,爸爸就要把你交给别人了;还没将我全部的爱交给你,爸妈的时间就已所剩不多了……今后的日子里,希望阿布能更加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用你全部的爱去养育呵护你们的孩子。当然,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再多回家几次,看看爸爸妈妈……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时间都去哪了》
永远、永远爱你的爸爸
书于刚满五个月大的阿布身旁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