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烟叶收购工作开始了,这一次我们以信息员的身份参与到其中,由于轮岗,在持续六十天的收购期里,每人刚好半个月。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参与烟叶收购,感受颇深,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村里人的作息方式
基层烟站坐落在偏远而僻静的乡镇里,说到基层,就是最最最小的一个层面了,再往下没法划分了。在这里里工作每天面对的就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元素——农民了。在这里呆久的人,整个作息习惯基本也都是农村人的生活状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这里的夜生活基本为零,天一黑,道路上的人车流基本为零。出了三两声狗叫,就再也没有别的声音了。
庆幸的是还有网络,让我能在工作以外的夜晚,能够有点事做。外加上我作息时间基本保持早睡早起的规律,况且从小我也是在农村长大,对这里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适应。
二、日趋完善的生活设施
这几年,特别是近五年内,单位对基层烟站建设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各项设施基本健全。唯一缺少的我觉得是应该在食堂里摆放一个液晶电视,因为在其他县级局都有,能够让烟站员工在中午或者休息时间看看新闻之类的电视节目。
在站里,闲暇的时候我跟两位参加工作多年的站长聊天,说起当年的办公环境,那真是惨不忍睹,不必说居住,就是收烟过秤也是在外面露天的环境下进行。现在好了,有个封闭式的小房子,虽然也冷,但是相对来说要好的多了。站里面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完事还能洗洗身上的尘土。更为便利的是,站里宿舍室内有一个厕所,就不必大晚上的跑到室外去方便了,这在农村基本上是最好的待遇了。
三、紧张有序的工作
烟站的工作和我们其他机关不一样,收购期间的工作是跟着烟农来转的。在中国,最难解决的就是农民问题,再制度化的东西有时候涉及到农村农民都得另行对待。烟站也不例外,说好的工作时间,可是他们偏偏就是老早的或者很晚的到来。你说你收还是不收?烟站的同事们大都选择了人性化的工作方式,以来考虑到当日的总收购量,而来是烟农大老远来了,有的是开车半个多小时才赶过来的不容易。
和烟农打交道与烟草跟零售户打交道略有不同,由于烟叶涉及到等级的定级,压的太狠打消积极性,烟农一个个都是脸红脖子粗,瞪大眼睛不满意。压的不狠在工业企业那边也过不去。定级员夹在中间,也不容易,我就亲见有个烟农满怀怨气的把烟拉走了,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尽管这样,烟叶收购工作还是按照计划稳步的进行着,有时候烟叶收购到很晚,打包的甚至到半夜我睡醒一觉的时候还在工作。那些临时雇用的几个工作人员也都兢兢业业,早上都是早早的来到烟站,中午在外面匆匆吃口饭,晚上和我们一样下班。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比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死气沉沉的对着电脑工作,烟站的氛围要活跃的多了。烟农会对你这个陌生的面孔问这样那样的问题,你家哪的?你多大了?你结婚了么?等等等等。不忙的时候,所有人还会坐在一起唠唠嗑,聊一聊村里村外的趣闻。
最有趣的是说到一起车祸,本来是一个沉闷的话题,后来被大家说出笑话来了。第一个版本是一个老师被当地的一个暴发户开车给撞死了,不到一个小时第二版本出来了说是老师把一个不知身份的人给撞死了。两者说法大相径庭,最后大家都说“二里地没准信儿”,这也难怪各单位在下发公文的时候要用纸质的而不是口头的。
烟站的技术员对我这个新来的人也是颇为照顾,不懂的他们都竭力帮助,生活上、工作上都豪不例外。由于去的匆忙,我没有带拖鞋,站长还亲自找人为我置办了拖鞋,深受感动。在这里短暂的几天,让我体会到了同事间的温暖和关爱,这叫我难忘。
七天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漫长是因为夜晚的寂寥,短暂是因为我觉得这里的工作虽然紧张,但氛围还是很融洽的。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平时书本上学不到的见闻,近距离接触了烤房,了解了烤烟烘烤的流程,体会到了烟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感受到了很多坐在屋子里感受不到的东西。
按照计划,本来我是要去另一个烟站的,由于临时变动,我去了北票市北塔子烟站,让我高兴的是我结识了很多平时见过却未曾相识的同事,他们都将是我一生的朋友,令我感动,让我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