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在市内一家部队的三甲医院住院,十来天时间,发生在病房里的故事无不让人感叹。
邻床的一位老太太,是所名牌大学的退休教授,老人家或许是职业的原故,对医院每天提供的账单一笔一笔地对照。
一天,老人发现多记了一次雾化,叫来护士,护士不容老人纷说,劈头盖脸地将老人训斥了一顿。老人很生气地驳斥道:“我们是病人不是难民,病人有知情权。我来了这么多天,你们护士除了扎针换药,还为病人干了些什么?过去的护士,要为卧床不起的病人端屎端尿,嘘寒问暖,你们今天的护士,‘地位’已经够高啦!身为护士,对病人说话要和颜悦色,这是护士最基本的素质。”护士哑言。
听了老人的一番陈词,让人深有感触。着实如此,十来天里,护士对病人的服务仅限于扎针换药,诸如做雾化治疗,护士只是将雾化机拿到病房,由病人家属完成整个雾化过程。超短波治疗,护士推来机子,调整好时间,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了陪人,任由超短波机如何地报警,不关护士的事,只要你不嫌吵,再报警也不会有护士过来。至于粪便、小便的化验,由家属或者病人送到指定的地点,送与不送是你自己的事,没有谁来提醒与检查。到其它科室做检查,护士所能做的是把检查报告单给你,病人行动方便与否,跟她们没关系等等,只要不与扎针换药有关的事宜,均由病人或者家属“协助”完成,但一天十元钱的护理费,却是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账单上。
记得小的时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带我也曾到医院探视过住院的母亲,那时候,探视病人是有时间规定的,到了探视结束时间,护士会挨个病房对家属进行劝离,病房只有病人,没有陪同病人的家属。病人只要进了医院,一切均交给了护士,日常起居由护士全权负责,直到病人痊愈出院,治疗期间,有的病人与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成为忘年之交。
这些已是昨日黄花,成为触景想起的历史。在今天的医院里,陪护病人的家属比比皆是,可谓是“助理护士”,如果那一块没有按照护士交代的去做,还会遭到护士的责怪。一人住院全家动员,轮流值班,不然病人的一切只能艰难的自理,或者病人之间的协作互助,什么是病人?病人就是需要他人照顾的人,恐怕没有谁愿意没病躺在医院里,有些人,是实在撑不住了才被家人送到了这里。
有这样一句话:“到了医院才知道钱少。”医院是花钱的地方,但是,不是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病人就得到了成正比的服务。是因为护士“地位”的提高,病人所得到的服务在下降,是护士“地位”的提高,使一些病人家属掌握了一般的护理技能,成为没有资质的“护士”,因此,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这是护士“地位”的提高做出的贡献,也许是一件惠及民众的幸事。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