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位于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塞,一个地处武陵腹地;一个是年产值过400亿的大型工业企业,一个是年产量只有10多万担的县级烟叶产区。是什么让他们喜结良缘,互相依赖,共同促进了湖北中烟—宣恩烟叶基地的茁壮成长?
抛起绣球结良缘
宣恩地处武陵山腹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天然富硒,硒含量2.0-3.0mg/kg,植烟历史悠久,全县宜烟面积11万亩。从2002年开始,湖北中烟前身武烟集团就在宣恩开始试点建设示范基地,宣恩烟草人紧紧抓住这一绣球,迅速搭建起“工、商、研、政”共建基地平台,2006年宣恩正式成为湖北中烟全等级调拨基地,2009年,晓关乡又成为湖北中烟—黄鹤楼骨干品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整乡推进基地单元。
共同呵护建家园
“喜结良缘”后还要“百年好合”,怎样促进宣恩基地的茁壮成长,工商双方协同湖北省烟科所,以科技为支撑、立足山地特色、围绕天然富硒,多措并举,宣恩基地烟叶规模、质量及黄鹤楼卷烟品牌的社会影响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1、齐心协力搭建共建平台
围绕湖北中烟“黄鹤楼”品牌特色优质烟叶原料需求,湖北中烟、宣恩烟草公司、湖北省烟科所在宣恩成立了“湖北中烟宣恩基地单元建设办公室” 和“湖北中烟富硒烟叶开发试验基地”,集中优势力量,构建集基地办公、科研试验、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合作平台,三方人员为基地建设广泛出谋划策。
2、针对实际开展项目研究
为挖掘宣恩基地单元富硒山地特色质量风格,结合“清江源”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实施,基地单元广泛开展了“中间香型特色新品种筛选与示范”、“硒资源利用”、“富硒低危害烟叶开发”、“提高上部烟可用性技术研究”、“烟区土壤可持续利用”、“烟草根茎部病害防治新技术研究”等项目研究,通过大量科技项目的研究,实现了富硒特色的开发和烟区的可持续发展。
3、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烟叶品质的提高必须依赖先进实用技术的大力推广,从2006年开始,七年来,基地累计施用饼肥4000吨、绿肥种子1200吨、农家肥10万吨改良土壤,坚持补充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全面实施“三先”、“三带一深”、陪嫁土移栽、揭膜培土、病虫害综合防治、成熟采收、“三段式”烘烤、不适用烟叶处理等先进实用技术,近年来,逐步开展了GAP、散叶烘烤、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等技术的示范,不断提高烟叶品质。
4、大刀阔斧建设基础设施
2006年以来,基地单元抓住国家局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大刀阔斧的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建成水池15万M3,田间管网近400KM,烟区道路150KM,各类密集烤房2000余座,开展土地整治2000余亩。
5、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
2008年开始在晓关黄草坝试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2009年,晓关乡整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大力开展烟农合作社建设,组建了猫山、古路两个烟叶合作社和晓关综合服务社,目前入社烟农达到1294户,占晓关基地单元烟农户数的86.5%。同时,晓关基地单元在专业化服务上大做文章,目前已成立专业化育苗服务队7个、机耕服务队7支、植保服务队7个、烘烤服务队2个、互助联合烘烤合作分社1个、专业分级服务队2个和互助联合分级服务队1个。
6、回报社会培育祖国栋梁
2007年以来,湖北中烟先后资助建设了晓关“黄鹤楼希望小学”、椒园“桂花希望小学”,极大改善了当地的教学条件,同时在宣恩县一中设立“黄鹤楼奖学金”,用于奖励家庭较为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体现了烟草行业支持教育事业的胸襟与眼光。
成果丰硕谱新篇
汗水的付出必将获得金色的收获,宣恩基地已由2006年种植面积6.38万亩,收购量14万担,平均亩产109.7公斤,发展至2012年种植面积7.88万亩,收购量18.53万担,平均亩产235.2公斤。烟叶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内在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湖北中烟对宣恩基地2012年烟叶质量评价为“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工业可用性高,该基地单元烟叶在对口黄鹤楼品牌配方贡献率高。”科技成果更是硕果累累,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清江源”富硒优质烟叶开发获得国家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连续两年通过国家局中期评估,七年来在各级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18篇,自主创新完成的两项技术正在积极申报专利。成绩只代表过去,宣恩基地建设在工商研三方的共同协作下,必将谱写处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