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朗州大道,百里车流,千里人潮。望沅水两岸,车行如蚁;司机烦躁,喇叭乱叫。红灯憋尿,坐等心焦,无数大款上公交。须晴日,看满街私车,分外可笑。攀比之心诱导,引无数车迷掏腰包。惜捷达QQ,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电驴把车超。俱往矣,瞧两轮单车,独领风骚!
最近《沁园春》体相当走红,网友用它写风景,委员用它写天气,昨天在网上看到家乡常德的《沁园春》体,倍感亲切,正好可作为本文的引子,特此拿来与大家分享。
汽车是个好东西,它为人们的生活提速了,它让地球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了,它给人类的肩膀减负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中国人听到英美发达国家普通市民都拥有私家车时,我们充满着羡慕和期望,甚至以为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想。短短三十年,我们做到了,或者说目前完全有能力做到绝大部分普通市民拥有私家车。可惜的是,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城市和道路建设的规划者始料不及,车来了,路堵了,城市堵塞了,原本快速的车辆无法在道路上奔驰,汽车在城市里无处安放,千里马在中国只能作老牛漫步。
家乡常德是中小型城市,我本以为“堵车”离我很遥远,但是近几年来,小汽车犹如雨后春笋般的普及,增速之快直逼房价的增长。结果,我所在生活小区成了“零的士”区,小区的几角旮旯只要能用的地方都成了“停车坪”,上下班停车则上演着一幕幕真人版“抢车位”游戏。驾车者原本想给自己的出行提供便捷,却不料人们向往了多年的高科技代步工具,竟在最需要的时候成了累赘。
为减缓市城区交通压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环保城市,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常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应运而生。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解决了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还破解了城区“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同时为广大常德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免费、便捷的出行方式。
我有个朋友家住甘露寺,上班地点在三管三中心那片,的士要15分钟左右,公交要25分钟左右。每天八点上班,我七点起来,无论是的士还是公交都基本上是准点到单位,因为等车是个费时的事儿,有时候等不到的士和公交还得急出一身汗。前段时间,他在地区医院门口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办了用车便民卡,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早上上班的问题,不再为打不到的士担心,节省了的士公交的开销,而且40分钟的单车车程,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多得。
在朋友的“怂恿”下,我也办了一张用车便民卡。以前周末去滨湖公园还有步行街玩,总是需要挤公交车,周末人又多,在车上就感觉是在战斗一样,车上的人比肩接踵,还要时刻提防小偷,下车后人都快要虚脱了,玩的雅兴几乎是一扫而光,回来晚了赶不上末班车还要打的士,很不划算。而这个星期我和朋友们就是骑公共自行车出去玩,有说有笑,还不用担心回来晚,即省钱又放心。
我想我慢慢的爱上了公共自行车,这个低碳环保的惠民工程,从现在开始我就为你代言了:绿色出行,我代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