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坎位于威宁县石门乡荣和村,距威宁县城142公里,距滇北重镇昭通60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处薄刀岭2762米,最低河谷1218米,是一处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遗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共生的一朵奇葩。
石门坎并非省县级的行政单位,仅仅是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落,在文化版图上,这里曾是茅塞未开的地方,居住着“晦盲否塞”、结绳刻木的大花苗,他们迁徙到这片属于彝族土目的地盘上,刀耕火种,受土目和官府的盘剥,过着农奴式的贫困生活。二十世纪初,随着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的到来,这里名声鹊起,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在西方人眼中拥有“文化圣地”、“海外天国”、“云的那一边”等美誉,海外来信的信封上只要写上“中国石门坎”字样,信函和包裹均能准确送达许多媒体和书刊却称其为“中国石门坎”。
柏格里在这里创办了乌蒙山区第一所平民小学——石门坎光华小学。此后的岁月里,这里先后产生了我国文化史上的许多奇观:首创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率先实践双语教学;开创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学习、同池共泳的先河;兴建西南苗疆第一所初级中学,先后有数百位知名人士在此执教;培育了苗族历史上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倡导民间体育运动,成为贵州足球的摇篮;形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这些文明的碎片,在历史的百年烟云中闪烁着文化的光芒。
如今,曾经的石门,有风走过,有雾漫过。我们从远处赶来,把自己在时间与空间、清醒与梦幻中放逐。站在石门前,遥望无边无际的如海苍山,倾听百年以来的阵阵松涛、福音堂里传来的一阵阵赞美诗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