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红楼梦》里说,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好了歌》对钱财的描述也是入木三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恨聚无多,聚到多时眼闭了”。
蒙牛老总牛根生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夫妻过日子,不能不谈钱,但是谈得太多,伤了感情。多少人,为了钱财反目,分道扬镳。有的人赶时髦,玩AA制,甘苦的滋味自己尝,别人无法言说。
据说,毛主席不谈钱,平生不带钱,就连稿费也是由别人代管。但是,毛主席逝世后,他的光辉形象印到人民币上,谁都离不开这位不爱钱的伟人。这位不爱钱,为了人民谋利益的伟人,最终成了人民币的代名词,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小时候,听老人讲:亲戚要好,银钱少打搅,总是不解其意。年龄大了,懂得多了,才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自己的钱,大概来得都艰难,所以有钱难挣之说。别人的钱,看上去都来得容易,人往往有这样的错觉。亲兄弟,明算帐,谁都不吃亏。
在金钱面前,慷慨的人也许不是挣钱的人,挣钱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没钱的时候,可能豪言壮语,藐视金钱,有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但是有了钱,也许更加吝啬,越吝啬反而越有钱。
文人不太谈钱,也许文人本身没有钱可谈。作家贾平凹说自己感谢书法,带来了润笔费,减轻了写稿的压力。好多人爱谈稿费,但是有些刊物并不兑现稿酬,光说说而已,不知伤了多少人的心。文人本身挣不来钱,挣了稿费还得请客,好象有点划不来。
许多老人还不到临终的时候,却不得不谈遗产问题,令人哭笑不得。
许多人沦为房奴、车奴,为还钱省吃俭用,过着潇洒而纠结的日子,令人不得其解。
有人嫌钱少,拼命地挣钱,甚至用身体健康换取金钱。有人嫌钱多,爱命胜过爱金钱,只图高兴和快乐。
在陕西关中农村,人死的时候,要有钱袋子陪在身旁。说是钱袋子,只不过是按照生命年轮而装入的硬币,象征的意义居多。而且还要把其中的钱分给孩子们一些,意思是让孩子们也有钱花。这种事很有意思。还有一点,就是不管穷人、富人,死了以后,必然要有纸糊的金山、银山、摇钱树之类,大概是怕没钱花,在另一个世界受可怜。至于焚烧纸钱,那就更不足为奇了。
当前烟草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较高,都比较有钱。但是,要居安思危,奋发进取,不能躺在专卖体制上面睡大觉。要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确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