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QC活动在企业管理中所产生的作用已日益显著,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工艺改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提升QC活动质量呢?笔者从员工参与率、实效性和统计工具的运用等三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
一、注重提高QC活动员工参与率。
在整个QC活动全过程中,我们总会有些许偏见,认为一个QC成果的完成与否总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但我们却忽略了它却是一个全员范畴。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由于专业领域的不同,更需要依靠全员的参与,才能铸就一个高质量的成果项目,如果那种旧的思想偏见没有摒弃,那么在企业今后QC活动开展中将形成恶性循环,路就会越走越窄,直至消停。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参与QC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呢?培训对每一个企业中的员工知识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成效,我们同样应当加大QC知识的培训力度和普及范围,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员工的“人人都是质量责任人”的全员意识,明确QC活动对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等影响程度关系;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主动性,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参与小组活动的实惠。
二、注重实效。
QC活动贯穿于项目改造全过程,以往我们对项目进行攻关时,只是对改造和创新后的成果进行重新梳理,统计相关数据,然却不知开展QC活动是先成立小组后主动找寻课题攻关的过程。以往的这种模式必须转变,它决定了你的成果是否具有真实性、实效性以及可推广性,而且这种模式下,势必会产生某些数据丢失的现象,失去它的真实性,况且开展QC活动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实际上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在检查阶段中,有可能没有达到目标,要重新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另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课题大、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必定是好课题,孰不知课题大却广,你在分析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目标过多而找不到中心点,那既使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值也是枉然,成果本身是失败的。我们常说课题“小而精”,正是如此,实效性强,这“小”又是一种精微的体现,当然“小”而却不“精”,目标虽可在短期内完成,然而是否具有实效却未知,有实效、有推广价值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三、注重加强统计工具的灵活运用。
曾有人说:统计工具在QC成果中只是一种修饰,效果验证出来后,目标达到后即可,至于手段的不同,也只是一个成果的“外在美”。那就大错特错!就拿QC活动过程中的现状调查来讲,排列图与分层法的结合使用,能够将一种故障具体分析到一个班组的某个机台的某个操作人。而平常用的调查表也可以用,却无法让人一目了然,只能对调查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某种规律性。当然工具的运用还要看其适用性,不能一味追求其新颖性。纵观全省乃至全国的各个行业QC成果发布会,在评审时都非常注重成果中的工具运用,其要点还是在于运用的新颖性与适用性。工具运用的好坏,关乎成果的整体架构,可说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将成果流程数据分析时所出现的困惑比作是一道紧锁的门,那这种集新颖与适用于一身的统计工具就好比是打开这道紧锁之门的钥匙,一旦开启,便豁然开朗!
我们应当遵循QC活动的宗旨,带领小组成员学会主动去发现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去攻关课题,不论成功与否,然而从中所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却不是任何东西所能替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