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黄地粉彩花卉鼻烟壶。
清朝象牙雕福禄寿鼻烟壶。
清朝全绿翡翠双耳龙凤纹鼻烟壶。
鼻烟是一种将烟叶烘烤、去茎、研磨、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的用鼻嗅服的烟草制品。鼻烟最初是作为贡品由外国传教士和使节带入我国。中国最早有关鼻烟的文献资料见于《熙朝定案》,其中记载了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在南巡途中接受传教士进贡的情况。康熙帝传旨:“朕已收下,但此等方物,你们而今亦罕有,朕赏赐你们,惟存留西腊,即是准收。”西腊就是鼻烟。
鼻烟传入中国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被皇宫贵族享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间,京师等地已能自制鼻烟后,吸闻鼻烟才慢慢普及开来。
鼻烟流行中国之始,并没有专门的盛器,人们便用小药瓶来装鼻烟。这种玲珑精巧的小药瓶,可谓中国最早的鼻烟瓶。康熙中期以后,无论是风格、造型还是色彩,鼻烟瓶已完全脱离了原有的概念。这一时期的记载中便有了“鼻烟壶”的称谓,所以说鼻烟壶是中国独有的器皿。
而随着吸闻鼻烟风行,鼻烟壶也变身为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清朝赵之谦的《勇卢闲诘》记载:“壶则水晶、羊脂、玛瑙、翡翠、瓷石等质,而盖则珊瑚、珍珠、猫眼,无不镂奇错采。最行者烧料,套红以藕粉地为上。久贮不干者名老皮,价甚郑重。补堂久寓淮上,习见达官巨商竞以羊脂翡翠为尚,而不知制壶之始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文虽不长,但从中可知,鼻烟壶开始用的原料仅是玻璃,而后用材越加稀奇珍贵。
以珍贵材质制作的鼻烟壶,不仅显得奢华精致,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时有的权贵雅士为了炫耀,必每日更换一种质料或造型的烟壶。其更换鼻烟壶也有规矩,所更换的烟壶必须价值相近。比如,按每月的日序,更换鼻烟壶鸟虫的数目。初一,用一只鹊为饰的烟壶;初二,用两只鹊为饰的烟壶;初十,则用十只鹊为饰的烟壶。又如,依天气的阴晴、风雨等来更换烟壶。
清康熙年间所制的鼻烟壶多呈古朴的实用风格。到了雍正年间,由于雍正帝甚嗜鼻烟,推动了鼻烟壶制作工艺的发展,使鼻烟壶的色彩变化、工艺制作、图案创意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乾隆年间更是鼻烟壶发展最辉煌的时期。这时的鼻烟壶集书画、雕刻、镶嵌等技艺于一身,采用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等技法,汲取了多种工艺的优点。
清《内务府奏销档》中,有一则道光十五年题为《奕纪等奏遵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存物件》的记载:“印册内各样烟壶八十六款,烟盒二十二件。今查得宫内存白玉、汉玉、玛瑙、蜜蜡、催生石、黑石、铜、珐琅、玻璃、洋瓷烟壶七十一款,铜镶玛瑙烟盒四件;圆明园存白玉、汉玉烟壶十五款,铜镶玛瑙烟盒十八件,均与印册相符。”如今,这些价值连城的清宫御制鼻烟壶,早已成为高端收藏的宠儿。
清道光年间,鼻烟壶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新工艺品种——内画鼻烟壶。最初的内画壶,就是在透明的玻璃、水晶鼻烟壶的内壁上作画。它的出现在京城引起轰动,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种。到了清末民初,鼻烟壶内画技艺更加完美,叶仲三、周乐元、丁二仲、马少宣四人并列为内画鼻烟壶四大家,他们的作品被奉为大雅之物,成为“中国一绝”。
现在,流传下来的鼻烟壶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和烟草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仍以其超凡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历史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