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合影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收集古董、邮票的人比较多,但收集火柴的,还真的很少见。家住天域花园的80岁杨老伯不喜欢抽烟,家里却收集了上百盒全国各地的火柴,让左邻右舍大开了眼界。
杨老伯说,他小时候,父母担心安全问题,从不让他碰火柴。但越不让他碰,就越觉得好奇,自己有了收入后便开始收集火柴,收集得越多,也从简单的兴趣,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商标火柴
1956年,杨老伯来到苏州工作,接触到了更多的火柴。有的人经常把未用完的火柴连同盒子一起扔掉,细心的杨老伯总是会爱惜地捡起来,高兴地装进包里。此后,认识他的人只要有了新奇的火柴,都会第一个想到给他一盒。
杨老伯为了收集到更多的火柴,他开始每年都去一到两个城市旅行。每到一个城市,他就先找当地的火柴厂。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南通。当时在暴风雨中,为了找火柴厂,跑了几公里的路。有人对他痴迷火柴的程度非常不解,但全身湿透的他买到一套“十八罗汉”火柴时,直呼这趟来得值得。
《十八罗汉》商标火柴
杨老伯老伴童阿姨告诉记者,每当梅雨季节来临,杨老伯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宝贝拿出来给别人看的。一是怕火柴受潮,二是怕朋友想划一根,破坏了外壳的美观。所以,平时都装在铁皮盒里保存好,避免火柴受潮。因为这些火柴是有实用性的,如果保存得好,即使隔很多年也能燃起火焰。
杨老伯说,这一盒盒小火柴,就象看一部部没有文字的袖珍历史书,上面记录了整个社会的变迁,他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火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