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筹办烟草专卖,曾让度支部大臣请教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盛宣怀唯恐问题说不清楚,便请当时的烟草界权威人士写了一篇有关烟草税收的附件。这个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卷烟工艺师秦辉祖。
秦辉祖,字仲云,江苏无锡人。少时眷怀时局,立志报国。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时任河南候补县丞的秦辉祖受河南总督的派遣,到北京留东文学社学习日文,从此眼界大开。翌年夏天,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秦辉祖闻讯后,自费偕往。在日本期间,秦辉祖随吴汝纶考察了各种学堂、工厂,目睹了日本教育、工业的发达。他不愿空手回国,看到中国“纸烟尚无人创造,乃专心致志考究制烟”。几经周折,先在日本岩谷烟草株式会社学习,又入大阪村井兄弟商会学习,由于学习耗资过大,不得不中途归国。光绪二十九年(1903),秦辉祖再赴日本,终于掌握了卷烟制造工艺。此次留学,恰巧遇到在日本考察农务的直隶农务局道员黄景,其正筹办北洋烟草公司,见到秦辉祖则一拍即合。
当年十月,北洋烟草公司在天津正式成立,秦辉祖被黄景委任为工厂总董,专管卷烟制造工艺技术。工场在他的管理下本来经营正常,但官方的多方干涉使他备受掣肘。光绪三十年(1904),盛宣怀在上海开办三星烟公司,聘请他担任三星烟公司工场总董。三星烟公司维持了四年,也在与英美烟公司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些经历使秦辉祖认识到,中国人办烟厂之所以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外烟税不平等,遂写出《烟草刍议》一书。
据统计,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浦东卷烟厂生产6万大箱卷烟,每箱按70两均价计算,约值银420万两,按价值百抽五计税,应缴纳正税21万两,而实际上却是按烟丝税抽收,纳税银仅20400两。而且“洋货素不完厘”的规定致使国家每年亏损约20万两。针对中外烟税的不平等,秦辉祖提出“关税自主”的建议:“夫中国,华人之中国也。所完之税,中国之库帑也。中国政府欲保护其本国商人,或准免税,或令从轻,自系固有主权。乃税务司以受雇之外人,出而干涉,从知我国关税操纵在人,遇洋商则保护之,遇华商则摧残之,与各国适成反比例。现又令各省商办铁路所用物料,皆须征税矣。以此类推,关税如果长期授于外人,不设法收回自管,我国工商前途,尚何振兴之望。”
这是一个爱国者发自内心的感叹与呼唤,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秦辉祖的建议根本不会被丧权辱国的统治者所采纳。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