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东亚烟草厂的天坛牌香烟商标和1946年天津万利火柴厂的天津牌火柴商标
1949年中国恒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恒大牌香烟商标
烟标与火花是卷烟与火柴的商标,位列国际流行的四大收藏品(还包括邮票、钱币)之中。天津市档案馆馆藏有1904年至1952年的烟标及图样113枚、1920年至1952年的火花及图样22枚,反映了这一时期卷烟、火柴工业的状况和产品设计风格。
天津是中国卷烟工业的发源地,美商老晋隆洋行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天津开办机制卷烟厂,“中国有纸烟机器,盖导源于此”。1903年,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成立,“是为中国造烟之起点”。1891年至1952年,天津卷烟工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烟标也随着社会变迁形成不同时代的不同特色。
1891年至1910年为天津卷烟工业创办期。这一阶段,以希腊人和日本商人经营的烟草公司为主,民族资本经营的则有北洋烟草公司和麟记烟草公司。外资烟厂由于最初的销售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无论图案还是文字都具有强烈的异域风格。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烟标内容以瑞兽和吉祥图案为主,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1911年至1937年为天津卷烟工业成长期。辛亥革命以后,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天津作为北方重要工商业城市的地位逐渐显现。随着日本东亚烟草公司和英美烟公司在津设厂,天津成为北方卷烟工业的重要基地。这一时期的卷烟产品以机制卷烟为主,1934年后,天津英美烟公司更名为颐中烟草公司,随之改变了“哈德门”“大前门”等商标图案设计,强调了本土化。
1937年至1945年为卷烟工业的衰落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沦陷后的天津民族烟草工业受到强烈的打击。日本侵略者对卷烟生产销售实行配给,将所有卷烟厂纳入旗下,进而垄断市场,致使许多民族卷烟企业纷纷倒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卷烟工业只有两家较大的企业—日本军方管理的颐中烟草公司和东亚烟草公司,主要生产颐中的“共荣”、“旭光”、“华道”牌卷烟和东亚的“16号”、“吉金”、“神武”等品牌的卷烟。
1945年至1949年为卷烟工业的曲折期。抗战胜利以后,由于国内卷烟商品短缺,大量的美国烟涌入中国,卷烟企业仿照外国卷烟的设计风格,欧美文化色彩十分浓厚。随着国民政府对进口物资的限制和媒体对国产产品商标西化的反对,烟标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又开始趋向民族化。
新中国成立后,东亚烟草工厂被人民政府接收并更名为恒大卷烟厂。1952年,外商天津颐中烟草公司被国营天津企业公司接管,更名为国营天津卷烟厂。后经过公私合营,兼并重组,形成天津卷烟厂独家经营的格局。这一时期,商标以政治题材为主,图案设计简洁,色彩趋于鲜艳,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而与卷烟不可分割的火柴,也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历史。火柴属于舶来品,旧称“洋火”和“自来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天津自来火公司创立,生产“老龙牌”黄磷火柴。宣统元年(1909年),中国商人罗剑秋设立北洋火柴厂,1910年,商人张新吾在西沽成立了华昌火柴公司。此间又有日商的东亚磷寸、中华磷寸公司在天津建厂,天津火柴业形成中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分庭抗礼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火柴业实行配给。抗战胜利后,中华磷寸被国民政府经济部接收更名为中华火柴厂,与东亚烟草、东亚面粉合并成恒大企业公司。天津的火柴企业开始生产硫化麟,俗称“红头火柴”,但产量不好。新中国成立以后,火柴业得到新生,其中国营中华火柴厂规模最大。1956年公私合营后,形成中华火柴厂独家经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