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高东升
出生年月:1964年4月
职业: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内画京派第四代传人、内画鼻烟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从1983年接触内画鼻烟壶,高东升已经整整从艺30年了。就在今年5月,高东升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从艺三十周年的纪念展览,展出了自己精心创作的50件珍品。
作为北京市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高东升显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年轻,不止是外貌上的,还有技艺上的。内画鼻烟壶,顾名思义,在鼻烟壶的内壁上作画,这本就是一门非常考校眼力和体力的技艺。不少内画艺人,步入四十岁就因为眼力不济早早中断了创作,高东升却只是将创作时间从夜晚调成了光线较好的白天。
在东升内画工作室中的展架上,几个还未经创作的海藻纹路的玛瑙鼻烟壶也在其中,“这几个瓶是我最近打算创作的,这个纹理很有特点,我打算在海藻中画几条鱼”,而让高东升最得意的一套作品,是创作于2007年的《清明上河图》,“一共八个瓶,创作了半年多。这几个瓶子也就七厘米高,瓶壁只有1毫米,讲究的就是越薄越好。”
嘉庆年间才有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壶的一种,最早用来存放鼻烟,属于舶来品,传到中国也就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鼻烟壶最早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到中国来的,他将鼻烟壶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皇帝又将之赐给大臣,再经由大臣逐渐流入民间。
最早鼻烟壶是献给皇帝用的,在制作上也就非常讲究,不仅材质上五花八门,有玉制的、玛瑙的、景泰蓝的、瓷的,也有牛角的、雕漆的等,制作工艺上也相当精细。
内画鼻烟壶大约出现在嘉庆年间,这中间有个小故事:传说嘉庆年间,一个外地小官吏进京办事,因为事情办得不顺利,身上的钱财都花光了,只能借居在城外庙中。小官吏喜欢吸鼻烟,鼻烟用完后却没有钱去买,一日烟瘾发作,只好掏出鼻烟壶,用小勺去挖残留在瓶壁上的鼻烟,小勺在瓶壁上留下了一道道划痕。恰巧一个僧人路过,看到瓶子上的划痕很像一幅画,受到启发的僧人找来竹枝蘸上颜料,在瓶子内壁作画,发明了内画鼻烟壶。
京、冀、鲁派皆出叶门
内画鼻烟壶,就是在鼻烟壶的内壁上作画。所以内画鼻烟壶一般选用水晶、玻璃等透明材质,也有用玛瑙、琥珀的,还有一些翡翠,材质选择一定要色淡,磨得非常薄,这样画才能透出来。
在清朝,马少宣、丁二仲、周乐元、叶仲三都是非常有名的内画大师,遗憾的是,很多老手艺人后来都没了传人,技艺也就失传了。现在内画鼻烟壶分京、冀、鲁、粤四派,大多是叶仲三的传人,像京派和冀派都是叶派传人,鲁派则是京派的一个分支。
新中国成立以后,叶仲三的手艺传给了叶家的两个儿子叶 祺和叶晓峰,叶
祺又传给了女儿叶淑英,她是叶家的唯一后人,也是嫡传人。叶 祺和叶晓峰还陆续收了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等为徒,现在京派内画就以刘守本为代表,王习三成了冀派创始人。
拜师刘守本学习京派内画
我从小喜欢绘画、手工制作,还因此被学校推荐到东城区少年宫。一直画到18岁,我考进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品厂。刚进厂的时候,我被分到木刻设计室做设计。
我第一次见到内画,还是进厂以后的事,当时就被吸引了,觉得特别神奇,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艺术。
特别幸运的是,我进厂干了几个月,赶上厂里怕内画手艺失传,想让刘守本老师多带几个徒弟,就组织了一次全厂范围的考试,给内画这边招生。当时考了素描、国画、书法等四门课,我考了第一,被录取了,也就有幸拜入了刘守本老师门下。
看着是正的,画起来是反的
开始的时候先学基本功,内画需要透过玻璃看,所以要反着画,用的笔很细,笔的尖部带一个弯钩,绘画的时候,需要将笔伸到瓶口里,在瓶子的内壁上作画。
作画用的笔在外面买不到,需要自己做。外面买来的毛笔拆开,把里面不好的毛去掉,挑出好毛绑在竹签上粘好,这就做好了一支笔。还要打磨瓶子的内壁,用砂纸将内壁磨成均匀的磨砂状,这样颜料才挂得住。
刚学的时候不习惯,连直道都画不出来,手拿着笔一直抖抖索索的。练完直道接着练竖道,练画圈,有点像练书法,要求横平竖直。画完了就抹掉,抹掉了再画,就这么反反复复的练。快的话,这样练三个月,就能画一些比较简单的图案,慢些的基本功就得画半年。
内画眼睛看着是正的,手里画的却是反的。眼睛和手底下不同步,一开始下笔老是画错。
第一个人像画了霍元甲
学内画的难度大,不少人学到一半就改行了。
像我的老师,跟我一批的徒弟招了有十几个,到现在只有三四个还在做内画。
画内画,必须得坐得住,我们画的是工笔画,特别费工夫,而且要求拿笔一定要拿得稳。有一个现在挺有名的国画家,当年和我们一起学内画,他的性子比较急,学的时候经常笔一歪,就把瓶子带到地上去,碎了,没办法,改行去画国画。
我最喜欢画的是肖像,画肖像,还得要求有扎实的素描功底。
我正式画的第一个人物肖像是霍元甲,在1984年左右,那会儿电视里刚演完《霍元甲》,就来了一个香港客人要定制。头一回画特别紧张,本来该十多天完工的,我生生画了二十天。
画撒切尔得了两百块奖金
有一次马来西亚政府采购国礼,在我们厂订购了两个内画水晶瓶,分别要送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女王伊丽莎白。选的是35厘米高的大水晶瓶,一个月的时间要完工。因为时间紧张,我和我师父各画一个。
我的这个水晶瓶,正面是撒切尔夫人的半身像,背面是伦敦桥。一般的内画鼻烟壶也就5到10厘米高,这种大水晶瓶非常难画。配合作画,我做了一根50厘米高的大笔,因为笔长,重心不稳,只能照着照片一点点的画,一遍遍的改,最终跟照片没有分毫之差。
听说这两个水晶瓶卖了10万美金,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相当可观的一笔外汇收入。为这,厂里奖励了我200块钱,当月还给全厂所有工人加了一百块钱奖金,那会儿我一个月的工资才80块,那个月我得了380块,特别兴奋。
北京内画手艺人不足十个
以前内画鼻烟壶的画法根本没人见过,好多人都觉得神秘,甚至有人叫它鬼画壶,说这是神鬼或者狐仙画的,因为大家不知道这画是怎么画到里面去的。
过去的老手艺人保守,讲究的是手艺不外传,自家人也是传男不传女。
像我师爷叶 祺,最早单位让他带徒弟,他不愿意带,就故意跟单位说:“传不了,我这要躺着画。”结果单位说,“没问题,我给你配床。”
现在手艺都公开了,也就没了那些神秘感。不过京派内画鼻烟壶的传承却并不理想,几个流派中,冀派如今已有了上千人,在北京做内画的,却不足十个人。
这些年,陆陆续续的,我教过十几个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学习,如今跟在我身边的,只有两位徒弟。
我希望手艺别在我手里失传,现在主动来找我学习的就特别少。前年海淀区彩和坊小学办了一个内画兴趣班,有二十几个孩子,我在那里指导。不知道他们里面有没有将来能跟着我去学的,能坚持下来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