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振武参加了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火花珍品展。
新中国成立前的“环童”火花
供出口的“祖孙”新华火花,盒标和封标根据各国的需求被制成不同规格。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私合营”环童母子标
一组充满非洲风情的出口火柴母子标
“翻身牌”火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与藏友交流是张振武的一大乐事。
“工农”牌火花上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
纵观全国,当属广东地区的火花题材最为丰富。
一张小小的火花,里面能够蕴藏多少历史和故事?在收藏的过程中,又有什么讲究和门道?说到这些,北京收藏者张振武不光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还把小小的火花玩出了花样。
“母子”、“祖孙”最得意
对于年近八旬的张振武来说,收藏绝对称得上是生活中的最大乐趣。从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开始,纸币、烟标、邮票、火花都成了他的收藏对象。而这当中,最令张老得意的收藏当属火花当中的“子母标”和“祖孙三代”的藏品了。
张老说,火柴作为曾经大量流通的生活必需品,为了方便运输,各地火柴厂通常会将10盒火柴包装为一封,再在上面粘贴与盒装火柴图案完全一样但尺寸却要大出不少的“封标”。这样的一大一小、图案一致的火花被收藏爱好者们形象地称为“母子标”。而“封标”还不是最大的火花。有的火柴厂会在出厂时将多个火柴封装箱,因此贴在箱子上的大张“箱标”就成了火花中的“祖辈”,箱标、封标、盒标凑在一起,就成了火花中的“祖孙三代”。
随着历史的演变,有不少火柴厂将箱标和封标取消,再加上箱标和封标的存世量要远小于盒标,因此在收藏过程中往往是“有大必有小,有小未必有大”,收藏爱好者只能凭着毅力和直觉慢慢进行探索和收集,收藏完整的“子母标”和“祖孙三代”火花就显得颇为不易了。而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收集,张老的“子母标”收藏已经达到了将近500套,题材也涉及福禄寿喜、民族风情、花鸟人物等等。很多子母标更是孤品,早已是可遇而不可求。
以题材断年代
说到火花的题材,更是让张老津津乐道。实际上,火柴作为曾经上至达官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不能或缺的生活用品,曾经被赋予了很多重要的宣传意义,很多火花的内容都紧跟时事,张老从火花的题材和内容,往往能够探寻出火花的年代以及背后的故事。
“比如说由广东一家火柴厂生产的‘翻身牌’火柴,画面上的工人、农民、妇女各拿着一张纸,分别是《劳动保障条例》、《土地证》以及《婚姻法》。可以看出,这种火花生产的时间应当正值这三种保障工人、农民和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出台不久,‘翻身牌’的名字也充分体现出当时的无产阶级从受压迫到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张老介绍说,当时广东的火柴厂擅长运用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火花的题材,因此这种充满了时代特点的火花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广东一带生产和流传开来的。
火花收藏爱好者有一个共识,就是当年广东地区的火柴工业十分发达,火花的题材和内容也十分丰富。张老分析说,这与华南地区沿海的地理位置和早年饱受外敌侵占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由于广东地区口岸开放的时间早,再加上火柴的运输往往要走水路,日本以及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商人在广东地区建立了不少火柴厂,为这里的火柴制造业打下了基础。而领先全国的火柴工业和先进的商业理念也造就了广东地区火花的丰富内容。
此外,火柴也是当时新中国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为了满足各个国家对于火柴的不同要求,往往一个厂家、一种品牌要生产很多不同规格的火柴。比如张老收藏的由上海华光火柴厂生产的新华牌火柴,光盒标的规格就有四种,由小到大构成了一套“宝塔形”的火花家族。而且都用英文标注了“Made in China”以及“Best Quality”的字样,带有很明确的出口商品的痕迹。张老的这套新华牌火花从盒标到箱标共七种规格,实属难得。
iPad随身带
得益于多年的收藏和钻研,张老早已成了火花收藏界的一名“元老级”人物。为此,他也没少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之间奔波,一方面是为了继续丰富、完善自己的收藏,另一方面也在不停地将自己的藏品展览出来,供藏友们交流。
为了在网络时代不至于落伍,张老还从孙女那里学会了上网,如果藏友们有什么问题需要向张老请教,张老很可能会说“上QQ说吧”。几年前,张老为了方便交流,曾经将自己的大部分藏品复印成册,随身带着。而今,笨重的图册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iPad。如果你见到70多岁的张老先生熟练地拿着平板电脑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收藏,可千万不要惊讶!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