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间博物馆逐渐成为常州市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一些民间博物馆已取得一定资质,更多的陈列馆、展示馆则散落在不起眼的街角里巷;馆主们有些是热爱文化的企业家,有些是术有专攻者,更多的则是数十年坚守的普通工薪族。近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多家民间博物馆,包括私人陈列馆,为读者展示一幅常州民间博物馆群像图。
“你看,这个字是吕老特别为祝贺我开馆题的。”戈小兴日前对记者说。
上世纪90年代,在大多数市民还不知民间博物馆为何物时,戈小兴就立志要办一间博物馆。
在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的支持下,1998年,戈小兴中外烟标烟具博物馆成为我市首家有资质的民间博物馆,全国首家私人烟标烟具博物馆。时至今日,戈小兴还是自豪地说:“马未都也没我早。”
2006年,戈小兴贷款100多万元,将博物馆搬迁至天宁风景区内的双塔路步行街92号。该馆共4层,展览面积920平方米。一楼大厅展示近百个国家的雪茄烟包装盒。二楼展示我国近百年的烟标烟具,如,民国年间各种卷烟包装,鼻烟壶、水烟壶、旱烟杆、烟斗等烟具。三楼展示世界各国的烟标烟具,如 “万宝路”“健牌” “骆驼”等烟标,阿拉伯中东地区400余年历史的水烟壶,日本的合金四方飞龙大烟缸等。四楼则是烟标烟具以外的收藏——戈小兴特地带记者观摩了一些明清时代的瓷器。
目前,戈小兴博物馆已拥有中外烟标160000余种,世界各国烟具5000余种,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次。“由于面积所限,只展出了几十分之一。”戈小兴说,“看到好的,没有的,我还会继续买回来。”
戈小兴独白
首先感谢家人的支持。那个年代,饭都吃不饱,为了收集烟标,与外国人交换通信,常常花掉大半个月的工资。 每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都有历史。收藏是过程,拥有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
如果有一天,国家出台政策,愿意免费提供场馆、装修,只要继续保留戈小兴的牌子,我愿意将毕生心血无偿捐给国家!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