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全明是一位“烟标控”,烟标也就是香烟盒子,他收集的烟标足有15000多种。
潘全明经营着一家音箱公司,橱窗内摆放的不是自己生产的音响产品,而是各种烟盒。潘全明拿出其中的一个,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了起来。“这个烟盒是1993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我看到店里有这样一盒香烟,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一看特别好,当时花了10元钱就把它买下来了,现在这个烟盒是很珍贵的。”潘全明说。
潘全明介绍,这包香烟名叫“大吉利”,由淮阴卷烟厂出产,买了有20年了,因为觉得有纪念价值,一直舍不得拆封。
而在另一个橱柜里,则放着二十多个文件夹,潘全明把所有烟标分门别类,包括地名、动植物、人物、山水等等,有些牌子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
拿以人物命名的烟标来说,“阿诗玛”很多人都听过,但“老大哥”、“武皇”、“刘三姐”、“秦俑”听过的人就少了;此外,一些香烟的牌子还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像“跃进”、“长征”、“旗鼓”、“新曙光”等。
此外,还有好多烟盒是带喜庆色彩的,比如说“红双喜”、“同庆”,跟我们中国的文化相连。
要说跟中国的文化相连,“劳动”牌香烟肯定能算是一个代表,不少上了岁数的人都吸过这个牌子的香烟,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劳动”牌最早叫“老刀”牌。潘全明说,“老刀”牌最早是一九零几年从英国进来的,后来上海开始生产“老刀”牌,之后慢慢就演变成“劳动”牌了。
这张就是“老刀”牌香烟的英国产烟标,画面为一个海盗拿着一把大刀,所以当时国人就称为“老刀”牌,而另一张烟标则是后来上海产的“老刀”牌烟标,上面标明:“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制造”。
潘全明今年53岁,收集烟标有26个年头了。他说,起初自己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后来转而收集烟标纯属偶然。
1986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一个朋友家交换邮票,看到朋友桌子上放了几张“上海”牌的香烟盒,他跟朋友说,香烟盒挺好的,朋友说你喜欢就送给你,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全心收藏烟标。
因为经常出差,潘全明每到一个地方,必定会到当地的古玩市场转转,看到没见过的烟标就买下来。此外,一些全省、全国的烟标交流会也是淘宝的好去处。潘全明告诉记者,他最近买了一张西藏“拉萨”牌的烟标,买到了以后特别高兴,这张烟标他看都没看到过。收集烟标也是一门烧钱的爱好,这样一张泛黄的“拉萨”牌烟标是潘全明花了400元钱才从南京一个烟标收藏者手上买来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