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曾流传过一条谜语:“身穿绿袍头戴花,到老被人捆又扎;勒的小脸黄又紫,专和炭火结亲家。”谜底就是“烟”。烟又叫相思草,曾被皇帝封为关东烟。
抽关东烟有不少说道,烟袋杆最长的有5尺长,这种长烟杆比较方便上年纪的老太婆坐在炕头去够炕梢的烟笸箩。如今,在大秧歌表演中常见“老”舞动着大烟袋,火爆逗趣,这就是夸张化的农家老太婆的形象。
烟袋由烟袋嘴、烟袋杆、烟袋锅三部分组成。烟袋锅多是用黄铜或白铜制作;烟袋嘴除铜的外,还有玉石、玛瑙、青金石和翡翠等多种质料;烟袋杆则是铜、木两种,以乌木为好。
烟袋还另有附属物,即拴在烟袋杆上的烟口袋,又称烟荷包。其用料多用布及各类动物皮制作,这要看对象是干哪一行的而定。在烟荷包上绣有各种花卉图案,大多是拴上些小核桃、玉石球等点缀物,烟荷包也常被作为男女的定情信物,就像关内的绣荷包,东北的巧手谷鸟常常要送上一件亲自绣的烟荷包给心上人。
一般来说,男子用的烟袋杆较短,不超过1尺,这样在外边活动时携带方便,烟袋锅和烟荷包较大一些,出门时别再腰带上。而女人吸烟通常在家里,习惯用细长的烟袋杆,烟袋锅也相对小,称作“坤烟袋”。
烟笸箩的取材式样各异,有纸糊的、柳条编的、泥旋的、石抠的、木刻的,大小不一,千奇百怪,烟笸箩涂上色、刷漆上油,再绘些诸如吉祥如意之类的图案。
平时,姑娘、媳妇在家,要给老人点烟袋,点好后要先抽一口,试试烟袋杆通不通气,这也就是“关东三大怪”之一—“姑娘叼着大烟袋”的由来。其实,这正体现出东北姑娘对老人的尊敬与孝道。家里来客人,敬烟也有套规矩,主要体现在点烟的程序和抽烟姿势上,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大烟袋和烟笸箩早已绝迹。人们只能在舞台演出中或在旧物市场里看到这些老物件,它们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值得收藏的关东民间工艺品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