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的时间里,烟草已融入了各地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添了一抹颜色。
●清代,《昭代丛书·烟谱》提出“八宜”“七节”“五可憎”吸烟礼俗。
●喝烟、嚼烟、敬嚼烟、吸“兰花烟”,我国少数民族的烟俗多姿多彩。
●雪茄联姻、装烟传情、绣花烟包,烟俗和婚俗紧密相连。
走进中国烟草博物馆烟草文化馆,可见一景:
茂盛的柳树下,几个矮凳,一张方桌,蒲松龄先生手握旱烟锅,若有所思地坐在长凳上,或正沉浸在瑰丽奇异的狐仙世界,或正翘首企盼路人带来一个奇异的故事。
拜别蒲老先生,略行几步,两个刚吃罢饭的关中老汉蹲在长凳上,正在对火。老汉的神情悠闲惬意,或许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吧。他们身后,有的手抱水烟筒,有的嘴叼烟锅、腰挎手鼓,有的披着大氅,坐在地头上吸旱烟。
文化浓缩着广大民众千百年的点滴生活。至今,几百年的时间里,烟草已融入了各地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添了一抹颜色。
几乎与烟草传入同时兴起的敬烟习俗,无疑融入了我国悠久而厚重的礼文化;水烟、鼻烟、旱烟、嚼烟、莫合烟,烟草习俗的多样性生动地体现了我国民族与地域文化的丰富和多元。
此外,烟草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明清以降,文人雅士吸烟、敬烟渐成风习,烟事逸闻屡见记载,并于1782年出版了以烟草内容为主的《淡巴菰百录》诗集。
无论文化有多少种定义,但它一定是人们情感的真实流露,并通过颇具意味或仪式性的行为方式,展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文化给我们每个人的感染力,只有当享受这种文化给你带来的滋润时,你才能够刻骨铭心地感受到。”细细梳理关于烟草的风俗习惯,那些烟尘往事之所以依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或许就在于其中所包蕴的本真而又纯朴的民族秉性吧。
栩栩如生的蒲松龄蜡像展示着当年的烟俗。
各式各样的自制烟斗成为拉祜山寨的一道独特风景。
陕西关中吸烟对火民俗。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