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鲁迅的回忆录中,对其抽烟的记述可谓意趣纷呈,燃着烟卷谈笑风生的长者风范,是他留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
鲁迅烟瘾极大,一支接一支连珠炮似的,许广平回忆说:“每天只要看着地下烟灰、烟尾的多少就可以窥测他头一天在家的时候多呢,还是外出。”鲁迅常用一支一头已熏黑的黄色象牙烟嘴,这烟嘴是许广平怕他凝神思索时燃尽的烟卷烫着手指而买的;鲁迅拿烟的姿势也与众不同,“他总探手进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鲁迅对烟的品种不挑剔也不固定,但往往吸的是简装且廉价的卷烟,一元钱能买两盒100支装的,如有朋友赠以好烟,也是留着待客,鲁迅自谓“吸香烟是不管好丑都可以的,因为虽然吸得多,却是并不吞到肚子里”。
吕纬甫和魏连殳,鲁迅小说中的这两个主人公,或多或少地折射着鲁迅在黑暗中彷徨的精神世界,甚至他们也承袭着鲁迅接连不断的吸烟风格。《在酒楼上》和《孤独者》短短篇幅,却各有七八处描写吸烟情节,突出展示了吕、魏二人面对穷途绝望而返的痛苦灵魂,更让人感到辛亥革命失败后令人窒息的历史氛围。抽烟喝酒,成为这些觉醒了的知识分子排解内心空虚和苦闷的标志性方式。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当时的中国,在彷徨中用烟酒来麻醉自己的又何止吕纬甫、魏连殳?许广平在《两地书》的第一封,就坦诚期待鲁迅在噤若寒蝉的社会气候下不要洁身远引,“你在仰首吸那醉人的一丝丝烟叶的时候,可也想到有在虿盆中展转待拔的人们么?”
鲁迅写信回复:“我其实哪里会‘立地成佛’,许多烟卷,不过麻醉药,烟雾中也没有见过极乐世界。假使我真有指导青年的本领——无论指导得错不错——我决不藏匿起来……”
鲁迅的吸烟,则与他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并成为他思想和创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他曾分析过在厦门一度抽烟较少,“大约因为编讲义,只要调查,无需思索之故”。鲁迅写作多是深夜至黎明,当“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之时。缭绕升腾的烟雾中,鲁迅冷峻地注视着漫漫长夜中无声的中国。
《野草》中的作品,凝结着鲁迅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学,《秋夜》《好的故事》《一觉》等篇均述及其一边吸烟一边写作的情景。“我疲劳着,捏着纸烟,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看见很长的梦,忽而警觉,身外也还是环绕着昏黄,烟篆在不动地空气中上升,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烟雾变幻着,和《野草》朦胧隐晦的创作风格一样,显示出孤独的鲁迅在新文苑、在旧战场荷戟彷徨,然而在迷茫乃至绝望中,却依然坚韧不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声声呐喊。
吸烟有害健康,曾经学医的鲁迅当然深知这一点,况且他小时候就得过肺病。1925年给许钦文的两封信中,鲁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体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喝酒太多,吸烟太多,睡觉太少”。此后又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现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从此必须减少。”
其实在北京期间,鲁迅就曾戒过烟,但心境受到极大影响,脾气暴躁,他自言在这方面自制力薄弱,并称“禁吸烟,则苦极矣,我觉得如此,倒还不如生病”。鲁迅在上海,吸烟量又有所增长,他晚年能戒酒,却未能戒烟,即使是在其人生最后的几个月。1935年10月给胡风的信中,鲁迅说:“消化不良,人总在瘦下去,医生要我不看书,不写字,不吸烟——三不主义,如何办得到呢?”
鲁迅的亲友对此也唯有抱以宽容的态度,甚至有时当他在病榻上睡着了,乖巧的小海婴也会悄悄地从烟盒里抽一支香烟,细心地插进被熏得又黑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到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燃烟卷觉新凉”……鲁迅伫立窗前,那盏灯、那支烟成为鲁迅留给人们最后的印象。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