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师就快退休了,她教我班数学,我教她班语文,用她的话说,我们是一条战壕里的。学校是名校,采用分层教学,竞争压力特别大。压力大了,人就容易上火。这不,关老师对我班上一个女生发起火来。
“为什么躲厕所抽烟?”“不知道违反《中学生手册》吗?”关老师从女厕所把李月敏拽到了办公室,并喊来我这个班主任。“你看看你班上这个学生,女生还抽烟!”人生气时,话语就往往禁不起推敲,关老师的这几句话其实存在哲学意义上的悖论。事实情况是知道违反《中学生手册》才躲在厕所抽烟,女生不可以抽烟,男生同样也不可以。关老师数学教得很棒,逻辑思维能力也应该很强,只是实在是生气了。
“抽过多少次了?……”关老师生气时说话速度特别快,这时候千万别惹她,不往枪口上撞的道理,学生都懂。
李月敏低着头,一言不发。不是不愿意回答,她是个胆小如麂子的女生,生物老师要求学生去校园西边花坛捉西瓜虫,她是唯一没有捉到一只的学生。如果让我猜谁会在厕所尝试吸烟,班上37人,我一定第37次才能猜中是她。从她写的检查上,才知道,她从她父亲的烟盒里拿了一根烟,仅仅一根,在校门口的杂货店买了一个一块五的打火机,想知道抽烟是否像她父亲所说的辣、苦、麻、呛。她说她只抽了两口就扔掉了,但厕所格子顶上袅袅的烟雾出卖了她。
“等着处分吧!”关老师语速更快了。李月敏眼神惊恐而绝望,最后定格在地上,双手捏着校服上衣的下摆。
“今天你能试着吸烟,明天你就能试着吸毒……”这话说得太重了,泪水从李月敏低垂的眼睑夺眶而出。办公室陷入了沉默……
关老师对学生一贯严格要求,就是校领导做错了事,也绝不含糊。一次校园改造,学校两棵大树“碍事”,她冲过去制止了几个正要伐树的工人,跑到校长室质问新调来的校长。校长说,那就把两棵树移植到操场边吧。她也不答应,说秋天树怎么移植,你向全校师生写个保证书,保证树移植后还能存活,这两棵树和学校同龄啊!最终,保全了两棵大树。
这一次,我和她据理力争了,而且寸步不让。考试作弊、打架伤人等行为按校规处理,我没意见,但抽烟这件事的“罪与罚”,“罪”给学生的伤害可能远比“罚”本身严重得多。我不是一个善辩之人,事实上我也找不到更多的“理”为李月敏辩护,学生的行为确实违反了校规。可我们都在好奇中长大。自己不也曾好奇地偷吃大人的感冒药片,未成年时不也偷偷抽过第一口烟,尝过第一口烈酒?“爸爸,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每个孩子都曾有过太多的好奇。
关老师最后说,你这样 “护犊子”,会害了学生的!我没按惯例通知李月敏父母,只在事后给李月敏写了个条:“其实这件事跟道德品质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我不希望你以为这件事是耻辱,在你未来的日子里折磨你。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但你要记住,未来的日子里,并不是所有的好奇都能去尝试。”
后来一份检查书成为这个事件的尾声,但故事没结束。
李月敏顺利考上我们学校的高中部,那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已毕业的学生有来看望老师传统,她也来了,来得迟,她站在我面前,跟以前一样腼腆,话很少,“谢谢!”说完两个字,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放在我办公室的一堆教师节贺卡上。我一下子明白了,心里幸福满满的。我问:“你爸妈知道你买烟吗?”“知道。”她还是用两个字回答。
这是我教师节第一次收到这样特殊的礼物;第二年教师节又收到了她的一盒烟;第三年也是如此。第四年教师节她没来,她已经在美国名校读大学了。12月一天上午,天空飘着雪花,略微有些寒意,我上完第一节课,从教室出来,看到她站在我办公室门口,向我点头微笑,笑容跟从前一样腼腆,我猜她的口袋里一定有一盒属于我的香烟。没错,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递给我。这回是洋品牌,焦油含量很低的那种。
“什么时候回国的?”
“昨天凌晨两点到上海机场……”
我送她到了校门口。学校已是无烟校园,再加上近年来身体不太好,我很少吸烟了。但我还是到校门口的杂货店要了个打火机,当着她的面打开了那盒烟,抽出一根,点着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