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1966年冬天,丈夫接我来疆,从此离开了养育我17年的故乡,一路西行,来到了农七师卷烟厂。一进厂,丈夫的同事热情接待了我们,在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分了一间房子,丈夫的同事有的送来了煤,有的送来了菜、面粉等。厂后勤给了几块夹纸板,一个简单的家就建立起来了。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来到了烟厂这个大家庭,使我感受到领导的关心,集体的关爱、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暗下决心,不管领导给安排什么工作,都要好好干,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工人。
来厂的第四天,领导安排我到厂付业班去积肥、挖厕所。当时我还没有挖厕所的钢钎,手拿十字镐也是十分费劲,有时一钎下去才有一个白点,用力过锰,溅的满头脖子里脸上都是粪尿结成的冰渣,活没有干多少,手上还打起了大血泡。
当时付业班顾节全、郭大栓看我年龄小,总是叫我多休息,叫我站在一边看他们干活,并且告诉我拿工具的手不要拿的太紧,还给我讲革命历史、讲残酷的战争、讲他们屯垦戍边的艰苦创业史,使我深受感动。我想干这个活虽然脏一点、累一些,但和他们比起来算不了什么,我决心要不怕脏、不怕累,踏踏实实有,多少力出多大劲,报答他们对我的关爱。由于心中有了目标,干起活来也不觉累了,每天看到又积了一大堆肥,想着来年可以多种菜以保障食堂有菜吃,也算是为烟厂贡献了自己一点点力量,心里非常高兴。
在付业班工作不到一个月,领导又安排我到三车间当了一名学徒工。初到车间,很不适应,机器运转,头晕眼花的什么也看不清,自己很着急,感觉有劲使不上。这时,车间领导又把我安排到打包机上专打大条。当时的丁发兰、吴碧泉、王桂英等同志都是手把手教我如何上烟、如何接、如何打大条。为了多学点知识、技术,每天都提前到车间先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下班尽量到最后出车间,协助班长做好收尾工作。由于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使我很快成为一名熟练的操作工并能能够独挡一面,为车间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贡献了自己应尽的力量。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市场物资供应较紧张,厂领导关心职工生活,准备加强付业班的力量,号召职工报名到付业班去养猪、喂鸡、种菜。我想我是从农村来的,虽然没有亲自养过猪、种过菜,但是我见过,只要肯吃苦,我一定能把猪养好把鸡喂好把菜种好,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当时也有好朋友劝我说:“一个女人家在车间太阳晒不着、雨淋不着就行了,何必要自己找苦吃去养什么猪、种什么菜呢?”,还说:“那些活是男人们干的,再说老乡、朋友知道你养猪去了,还以为你在单位犯错误了呢,多没面子”。当时我想:我大事做不来,喂猪、种菜这些小事我可以凭力气多干一点,至于面子,毛主席不是讲“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吗”,要是讲养猪种菜是男同志干的事,我倒觉得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得到。到了付业班后,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时条件太差,养猪还没有猪圈,要自己动手盖。就像铁人王进喜说的“干工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付业班在班长赵德付同志带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当时大家都是能挑一百斤,决不能挑九十九斤,就这样,硬是自己动手,盖起了猪圈,还积了许多肥用于种菜。工夫不负有心人,那几年的猪养的膘肥体壮,菜也大丰收,大大改善了全厂职工的生活水平,我们的工作受到领导和大家的好评。我也在那一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市场物资不断改善,烟厂卷烟生产不断增长,我又回到了卷烟车间。虽然烟厂在设备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改进,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发展缓慢,卷烟车间要多卷烟、卷好烟,卷烟厂工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加点,尤其在机器发生故障时,要完成生产任务,全靠加班加点,有时几个班连轴转,机台人员少,都是一人顶几人干,很多加丝工经常是一个加两台三台车的烟丝,挡车工也一样。那时,吃饭不停车是常事,记得有一次我和李桂英开一台车,吃饭时我从食堂打回一盒面条,正在狼吞虎咽地吃,李桂英说:“你慢点吃,有我在呢”。我笑着说:“我赶快吃完好干活嘛”。我三下五除二,一盒面条几分钟就吃光了。为了高产、低消耗,每个机台都是把不合格的盘纸接了又接,把不合格的烟丝晾开摊在地上,尽量不退回返工。对跑头、残烟都是及时拆掉,加入烟斗箱内重新卷制。由于同心协力,那几年我们工段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消耗最低,出勤最高,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工段,我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工作者。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在我离开车间多年以后,有一同事问我:“小龚,你孩子结婚被面应该不成问题吧?”我不知什么意思,她说:“你当过那么多次先进,戴过那么多大红花,一个红花做两个被面不成问题”。我认为那个时候虽然做出了一点儿成绩,但凝聚着领导、师傅、同事们的心血,没有大家的帮助、关心和照顾,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再说,我们在和平环境下,无非是多流点儿汗,多出了点儿力,能受到好评我心满意足了。想想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千辛万苦,也有很多也献出了宝贵生命,没有他(她)们的无私奉献,哪儿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回忆往事,记忆犹新。我们17岁进厂到退休,没有做地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但我很爱烟厂,作为烟厂的员工,就是要以厂为家,爱厂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把本职工作做细做好,只有这样才能象奥斯特洛夫斯基讲的那样“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现在我退休了,心里感到很平衡,知足感恩,厂党委为退休工人创造这么好的环境,给我们这么好的福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现在是合谐社会,我们要健健康康的生活,管好自己不麻烦他人,教育好子孙,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发挥我们的余热。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