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中毕业后,去农村下乡插队,但比同班的其他同学晚去了半年多。
1974年春天,为了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S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们全盘端式地到农村去当了知识青年。而这时,小麦已患病一年多的父亲,病情已经加重了。半年多以前,小麦为了照顾父亲就休了学,现在父亲病重,小麦肯定离不开家。几个要好的同学不愿意与小麦分开,希望他一起报名去同一个村子插队,他就报了名,但请假暂时不走,要等父亲的病稳定了再去。
然而,父亲的病始终没见起色,到六月份就永远地走了。父亲去世后,小麦在家又呆了几个月。
国庆节的时候,大部分下乡的同学回城度假,结束假期后,一大帮同学陪着小麦来到了插队的村子。
到了村里,小麦吃惊地发现同学们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都学会了吸烟。有吸机制烟卷的,但多数同学是手卷烟吸。同学们也让小麦尝尝,但是他推辞不吸。
小麦看到同学们卷烟的技术很熟练:先把大张的薄纸撕成约一寸宽、三寸多长的纸条,然后将碎烟叶撒在纸条上,一手托着纸卷,一手捻着转,捻成一头粗一头细的小棒槌,用吐沫封住小棒槌的纸口,在粗上细下地立起来墩几下,封紧烟叶便于过火,最后把粗头多余的纸头捻一捻,一支烟就卷成了。
这一天,几个同学闲着没事在宿舍聊天,有的白活,有的听,有的开始卷烟了。这时,建子说:“别卷了,换换味儿吧”,就拿出了一包雪茄,给在场的同学每人了分一支。小麦和建子在中学一直很要好,所以对建子给的东西并不客气,而且他觉得这支黑黑的粗棍儿挺好玩儿,也接了一支。
那时,国家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连很多普通商品都是限量的,要凭购买券才能买到;而雪茄属于稀缺商品,一般的商店见都见不到。建子的父亲是军官,在省级国防单位任要职,所以可以凭特权从专供的渠道弄到雪茄。建子现在拿出的雪茄不知是怎样从他老爸那儿踅摸来的,但无论如何,在同学们的眼里都是宝贝。
大家纷纷点上了雪茄,一个个过瘾地吞云吐雾,舒服的神色挂满脸颊。小麦起初不敢吸,好奇地看着别人享受,后来在建子的劝说下点着了,吸了一口,觉得嗓子眼儿里像堵了东西一样,噎得难受,又吸了几口,就感觉脑袋昏沉沉的,连睁眼睛也费劲了。小麦把剩下的多半截雪茄还给了建子,就趴在床上迷糊着了。
这就是半只雪茄的力量,硬是把小麦给催眠了。
从此之后,小麦知道了自己对烟草不适应,就再也不接别人递的烟,同学们也不再硬劝他吸烟了。于是,小麦下乡近三年没有沾染上吸烟的毛病。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