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二十几年,我的体会是做生意不但要人好,同时也要“好说话”。这样容易赢得顾客的青睐。否则,人不好则难立业,不“好说话”则客远离。
说说我的一次经历吧。记得去年春节前的一天,正值中午时分,有两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店门口,停下了。我仔细打量了他们,站在店门口外的那位,肩膀上扛着一袋物品,另一位则站在离烟柜大概有一米多的地方,眼睛正看向烟柜。
看样子,是两位农民兄弟。我不改平日的热情,赶忙迎上前,微笑地伸手招呼:“两位兄弟,平时喜欢抽什么烟呢?要不要先把东西先放下来坐坐歇歇?”
对方显然没料到我会说出这样暖心的话,扛物品那位男子朴实地笑了笑:“不用了,我们还要赶路。”另一位谨慎地往前挪了两步,问:“六元的烟有哪些?”
我指着低价烟区:“有真龙(软娇子)和金圣(庐山),您看喜欢什么口味的?”
“给我们一样要一包吧。”说完,问话的男子从裤袋中掏出了钱。
我把烟递过去,还顺手给了一个火机。接烟的男子看到火机,迟疑地望着老胡。老胡轻松愉快地说:“拿去用吧,出门在外估计你们也没带身上,算是兄弟我给你们用的!”
两位中年男人对视着会意地笑了笑,买烟的男子点燃了一根烟,高兴地说:“兄弟,你真好说话,俺们还真没带火机。谢谢了啊,下回出城再来你这买烟抽!”
他们之所以站在店外或离烟柜一米多的距离,应该是在别家店遭到过“傲慢与偏见”,所以才有了“距离”感。我的一句温暖的招呼、一个成本不算高的打火机,缩短了他们离我的距离。人是有尊严的,卖家与买家是平等的,农民也有消费的权利,我给他们提供的是没有“傲慢与偏见”的服务,更接地气、更体现店主的素养。
这之后不久,我的店里还迎来了这两位到城里探亲的农民兄弟,我们还成了好朋友。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