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绚烂的朝阳之下,旷远的田野里绿意勃发,生机盎然,不远处一排排整齐的种植大棚里,葱茏的西红柿藤上花骨朵含苞待放,孕育着新一轮的丰收,几个劳动妇女不时发出爽朗笑声。这是湖北天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帮扶卢市镇大桥村投资援建的产业基地,也是天门市局6年定点扶贫工作的一处生动缩影。
01 贫困村里的笑声
按照天门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天门市局(公司)定点帮扶素有“天门重镇,状元故里”之称的天门市卢市镇兵铁村和大桥村。两个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低,村居环境落后,基础设施匮乏,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7人。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天门市局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决心汇聚起全局上下、企业内外帮扶合力,以背水一战的气概誓帮贫困村彻底铲除穷根。6年来,天门市局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3.5万元,援建通组公路15.2公里,清理灌溉水渠5000余米,建设产业扶贫基地流转土地50余亩……两个重点贫困村都已在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到2020年底,126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摘帽。
谁不希望家乡好,扶贫开始后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乡亲们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02 贫困户的微笑是最好的回报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2018年,大桥村“两委”重组班子,重聚民心,选出了一批务实肯干的年轻干部带领村民走上脱贫攻坚的快车道。天门市局驻村工作队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组织力量,更为脱贫注入了新血液,带去了新资源。驻村工作队按照“五天四夜”工作制度驻点贫困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夏振华是天门市局派驻大桥村的第一书记。他挨家挨户上门与贫困户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困难和诉求。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足迹就踏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随便提到一个贫困户的名字,夏振华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
在一次支部会上,村里的党员老何言辞激烈地向夏振华反映,机耕路年久失修,村里拿不出钱,这问题不解决,驻村工作队谈何为老百姓服务!
实地勘察了坑洼泥泞的道路后,夏振华紧急召集村干部商量解决办法,敲定修整道路的方案后又立马赶回市局报告情况,争取资金支持。在天门市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带回4万元解决了修路资金问题。事后,面对老何的道歉,夏振华揽着他的肩膀笑说“都是为了村里好,我能理解,不存在道歉一说。”
群众认不认可扶贫干部,最直接的就是看有了问题会不会第一时间来反映,来求助。夏振华说,他最希望的就是大家伙儿都愿意找他反映情况,只有实打实地为乡亲解决问题,他这个第一书记当得才踏实。
03 赶集会上的笑脸
2020年5月初,天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爱心消费、助力脱贫”农副产品赶集会上,卢市镇产业扶贫基地展销摊位上的西红柿个大饱满、颜色亮丽,吸引了众多市民品尝下单。展销会上,扶贫基地累计接到订单5千多斤,订单金额1万余元。
2020年5月,产业基地西红柿喜迎丰收
扶贫工作既要“输血”也要“造血”,下好产业棋,脱贫才能有底气。经过多次考察与磋商,天门市局扶贫工作队决定采取市局负责提供前期启动资金、专业化公司负责技术管理和销路,贫困村负责土地和劳力的三方合作模式,为大桥村引进大棚种植项目。2019年,瞄准增加高标准种植大棚项目收益,市局扶贫工作队与村负责人专门聘请西红柿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掌握科学化集约化种植技术,切实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长见识、增本领,不仅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在产业基地干活儿,我们俩每天能挣一百多,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照顾孩子上学起居也方便。”提起产业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退役军人何小平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
04 让贫困户的笑容更持久
“能够住上敞亮的新房子,我真是太高兴了……”站在新家门前,田巧枝感慨道。
今年86岁的田巧枝独自一人拉扯大三个儿子。十几年前,小儿子因患上尿毒症逐渐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儿子为了生计长期外出务工。如今耄耋之年的她,撑着矮小佝偻的身躯照顾着61岁的儿子,两人一直住在昏暗破旧的土房里。
自从第一次到老人家里上门走访,田巧枝母子恶劣的居住环境就成了驻村工作队心里的疙瘩,不帮他们把房子修好,这个疙瘩就解不开放不下。一方面,工作队帮助老人向当地政府部门积极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另一方面,向市局争取房屋建设专项扶贫资金,共争取了资金5万元。2020年6月开工兴建,9月底竣工,新房门窗安装齐全,水电设施一应俱全。
迁入新居后,扶贫干部每次去走访,老人总是握着他们的手,声声道着感谢。房子修好了,老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田巧枝与扶贫干部
暮冬傍晚,大桥村群众活动广场上,轻快悦耳的音乐回荡在灯火明亮的乡村里,男女老少跳起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声、说话声、欢笑声……村民们细数一年的丰收,热热闹闹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年。
6年扶贫路,天门市局全体扶贫干部见证的不仅是贫困户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更是贫困户笑容绽放,笑声爽朗。这笑容、这笑声展示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还有那股将日子越过越好、劲头越来越足的豪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