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网报道 1月6日,再次见到小巴桑时,这位8岁的藏族男孩正安心坐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亚热乡革吉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朗朗早读。
走出教室,小巴桑略带胆怯还有点害羞地望着我们。出乎意料,小巴桑哭了,低声啜泣着。
我想,这是因为他的重生,或是与我们久别后的重逢,所以才特别激动。
室外零下20℃,荒凉的操场上,鹅卵石大的石头插在沙土里。学校院墙外的小土坡上,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风马旗和五色经幡在卷着沙尘的狂风中发出“呼啦啦”的声响。远处几个大班的孩子们穿着当地教育部门统一发放的印有“革吉小学”四个字的羽绒服相互追逐、打闹。孩子们玩耍的尖叫声与这灰蒙蒙的天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天还出来玩,我不禁替孩子们捏把汗。仿佛看出了我的心迹,小巴桑的班主任达珍搓了搓手,哈了口热气,告诉我:“高原上的孩子们都这样,一年四季不知道什么是冷、什么是热。没法子,学校设施不达标,每每体育课,都会演变成赛马节或讲武堂。”她说的赛马节、讲武堂我懂,就是不管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混杂在一起奔跑打闹,这也是我驻村三年多来,路过学校时见到的真实情况。
也许,高原生育、养育了他们,必定会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和幸福。聊着聊着,话题转向了小巴桑:“小巴桑这次从北京回来后,变化很大,简直判若两人。上课爱发言,下课爱劳动,体育课上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追逐、打闹……”在达珍的话中,小巴桑像正常孩子一样。
这一可喜变化,是从2013年他到北京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身体康复返校后发生的。而这样的转变也超出了我们阿里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的想象和期待。
回到村部,恰巧碰上来领取草场补贴的小巴桑父亲岗次仁。见到我们,缠着辫子的他立即迎上来,伸出粗糙漆黑的双手紧紧握住驻村工作队队长扎西的手,大声用藏语笑着对我们说:“突及其、突及其(藏语,谢谢的意思)……”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2013年的11月。
那时的牧区,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外,狂风大作,走石飞沙。每过凌晨,炉火熄灭,狭小的村部休息室里,队长扎西、生活委员达瓦、司机多吉和我顶着零下十多度的低温度过一个个冰冷的夜晚。
撕扯与墙壁黏在一起的被褥、动手清除脸盆冰碴、捣碎水井的冰层——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队员每天起床后的“三部曲”。
一天晚上,大伙刚入睡。“咚咚咚”的敲门声把大家惊醒。靠门睡的多吉拉开了门。一看是我们的村官次央,大伙来了兴趣,互相调侃着起了床。说实话,次央长得漂亮,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泼辣,说起话来也好听。平时与我们走村入户主动靠前,不怕人,加上藏语好,时间久了,大伙都很喜欢她,也爱和她一起工作。
“我们夏玛村四组岗次仁的二儿子小巴桑是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这句话从次央的嘴里一字一字蹦出,回荡在这个狭小、阴冷的村部休息室里。大家心里一沉,刚才还叽叽喳喳的,转眼就成了鸦雀无声,房间的空气顿时凝固了。
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因为高寒缺氧,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夏玛村四组岗次仁家的二儿子小巴桑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此病。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花费高,对极度贫困,年均收入不足6000元、靠国家草场补贴生活的小巴桑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困难。因为贫困,家里又缺少劳动力,小巴桑的父亲无暇也无法考虑给孩子治病的事,迟迟没有带着孩子外出治疗。
为此事,乡里、村里的工作人员多次冒着断路、山体滑坡的危险,深入70公里外的岗次仁家里做工作,也向他和他的家人说明了国家针对此类患者的优惠政策,但岗次仁非常固执,不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总以家里牲畜多、走不开为由拒绝和工作组深入交谈。
据乡里反映:因牧区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岗次仁家道路不畅、信息不通。乡里头几次安排的家访都扑了空,仅有的见面也是碰巧赶上。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双方沟通不畅,岗次仁对工作组满是不耐烦。
次央说完,我们迟疑了,相互对视,心里却像压了一块巨石。我们知道:如果小巴桑错过了治疗时机,会丢了命。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在报纸上我们看到过,曾参与普查治疗的外国专家说:“西藏地区海拔高,大部分心脏病患儿未经治疗可能在童年夭折,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手术,这些患者中的90%只需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就会与正常同龄人一样,有着充实的人生。”
其实,眼下最大的问题和主要工作是如何说服小巴桑的父亲同意,由他带着孩子进京治疗。但是,我们再次家访会不会扑空或吃“闭门羹”?去还是不去?找不到人怎么办?谈不拢怎么办?一系列的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带着这些疑问和顾虑,那一晚我们辗转反侧。
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2013年11月16日晚,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四名成员在乡长家碰头研究解决此事,最后决定:必须将患者的家长从牧区带出,让其带孩子外出治病。相关的车辆、手续、费用由驻村工作队协调解决。
第二天天刚亮,多吉早早启动了越野车,我们简单吃过早饭,和次央等村干部启程。达瓦则要去城区买菜、加油,协调相关事宜。
一路上沙尘扑天,寒气袭人,汽车走过砂石路,一颠一颤的,时不时需要雨刮器刮掉迎面而来、打在车窗上的沙尘。
当我们的车子要趟过一条结冰的河道时,停了下来。原来,几户牧民开着拖拉机到乡里办事,在趟过这条1米深的河道时,连人带车侧翻在河里,任凭怎么拉,拖拉机都纹丝不动。拖拉机司机已立在刺骨的冰水里,垫石头、破冰层、打马达两个多小时了。
多吉拿着牵引绳走了过去,几个藏族同胞非常高兴。我们招呼着拖拉机司机上岸,调整好车辆的发力距离,用牵引绳和一些工具,在“一、二、三”的口号中,大伙一起用力,将陷入冰河的拖拉机成功拖出。
随后,我们赶紧让拖拉机司机脱下已经结冰的衣服,换上干爽的鞋子,在草地上慢慢走动,以防冻伤。救援的成功,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作别牧民,我们继续向深远的牧区开进。
深远的牧区,很多地方根本没路,到处是沙坑、冰层、积雪、河流,处处存在危险。这也考验着驾驶员的技术。一路上,我们互相调侃,多次给多吉打气提神。趟过溪流、涉过冰层、走过茫茫的无人区,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小巴桑父亲岗次仁的放牧点。这个地方海拔5200米,下了车,寒风扑打着脸,我们逐渐感到呼吸不畅和心口憋闷。次央他们把手罩成喇叭状,大声向远处的两个人喊着。
约莫一刻钟,岗次仁和大儿子丹巴穿着掉毛破旧的藏装慢悠悠且有些不高兴地走下山来。
见他们的第一面,用蓬头垢面来说丝毫不为过。我们赶忙迎上前去,次央赶紧把我们这次家访的目的详细向父子二人做了解释。
开始还是老样子,岗次仁低着头,不正眼看我们,向我和扎西队长反复地说家里没人,牲畜无人照料,爱人有病,也没钱,等等。他这样说,我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次来,我们抱定决心,非要把岗次仁请下山不可,决不能耽误了小巴桑这次重生的机会。
还没说一会儿,岗次仁扭头就要走,扎西队长和次央拦住了他们,反复用藏语耐心解释着。我和村干部则把国家救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政策资料发给了父子二人。双方经过反复“拉锯”,最后,扎西提高了声音,严肃地说明小巴桑错过机会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也把小巴桑赴京治疗期间家庭方面的顾虑,如牲畜放牧、花费、车辆等做了妥善安排。
听到我们当场答应外出期间他家的牲畜由村委代管后,岗次仁答应了下来,同意放下手中的活儿,带小巴桑外出治病。随后,他把牧鞭交给了大儿子丹巴,一头钻进了我们的车。
开着车,我们像打了胜仗一样,带着岗次仁下了山,并在返回途中把具体情况与县教育局、卫生局和乡政府做了沟通。
11月20日清晨,岗次仁和小巴桑还有另外一个村得同样病的孩子挂着亲人们赠送的哈达,坐上疾驰的“雪域巨龙”,翻山越岭,奔向了千里外的北京。
半个月后,从乡里传来消息,两个孩子的手术成功了!
事后,驻村工作队针对此事总结,队长扎西说:“我们驻村队的每名队员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疾苦,‘接接地气’。驻村工作不能像葫芦掉井里,看似下得深,实际还浮着。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什么是群众路线、怎么搞群众路线?为基层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就是践行群众路线。”
编后
为了群众的期盼
若翔
在平均海拔5200米的革吉县亚热乡夏玛村,全年平均气温只有0℃,冬季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有的事;一年四季多大风,干旱少雨,绿色生命在那里生存极为艰难。恶劣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较多。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烟草公司驻村干部们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帮助村民,尽全力改善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烟草行业各单位认真落实国家局党组关于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探索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西藏区局(公司)把惠民生、解民忧放在突出位置,组织人员驻村开展工作,为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积极作为。像扎西他们这样的烟草人,在全行业还有很多。
一位驻村干部在回答“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撇家舍业努力工作”这一问题时说的话道出了烟草人的心声,他说:“起初我也说不上为什么。可当我走进村民家中,看到他们期盼得到帮助的眼神时,我知道了,他们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工作动力。”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