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盆地”在人们心中通常象征着“目光狭窄,安于现状”,但在历史中寻找川商精神的学者发现,“局促一方”,越是与外界阻隔,就越容易激发人的扩张欲望。古代川人善水,出川的四条黄金般的大江,疏通了四川商人对外贸易的经脉,蜀地绵延的栈道,也串连起川内外的贸易往来,货顺其道,物畅其流,蜀地商业内外皆通。
A 川商千年
镌刻着文明符号
在中国渊源流长的商业文化中,川商很早就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四川与外界进行了贸易、沟通交流。
西汉时期,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即在大夏(今阿富汉北部)发现蜀布与邛杖。可见,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以前,川商就以开放的姿态,走出盆地,走出剑门、走出夔门,与四方进行了贸易交流。
而在更早的三星堆文明中,同样可以看出川商冲出盆地的商业勇气。在三星堆祭祀坑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专家学者们经过考究一致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四川成都。通过那些勇敢的蜀商,古蜀国的漆器、丝绸、邛杖等物品,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东南亚各国甚至更远的欧洲国家。这是一条充满了艰辛的路,也是一条财富之路。一个个家财万贯的蜀商在这条路上诞生。
B 川商英豪
兼容并包的历史渊源
总结川商的发展史,是一部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朝时期,“蜀版冠天下”。 宋朝,在成都最先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该纸币被视为商人之间货款的支付凭证。在四川的小城大英县,发现了北宋时期的古盐井,它采用了小口径钻井技术采盐,深度可达3000米。这比西方的钻井技术早了70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有人这样总结川商的特点:聪明、勤劳,有很强的开创性、扩散性、参透性、自适性、再生性和兼容性。川商具有水的特点,即柔和坚韧、随遇而安、滴水穿石、不屈不饶、一直向前,外流型盆地的特点是表面封闭,实际很开放。
川商不排外,兼容并包,这种独特个性自有其历史渊源。在今天的盐都自贡“西秦会馆”,可以看到当年陕商留下的足迹;在宜宾,保存完好的滇南馆,述说着川滇商旅往来的悠悠往事……外来商人与四川本土商人一起,共同寻找商机和发展。
又比如近代,四川出现过卢作孚这样的大企业家。在交通闭塞的四川,卢作孚把自己的民生公司办成了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被人们赞誉为“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是一位民族英雄”。
C 川商嬗变
如何重塑“川商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刘永好、夏朝嘉、李再春、刘汉元等一批佼佼者成为川商中的杰出代表。中国第一位有影响的首富刘永好,把新希望发展成全国民营企业典范;中国股市第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禾嘉集团董事长夏朝嘉出在四川;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板第一个上市的民营企业海特集团董事长李再春出在四川;全球知名的鱼饲料大王刘汉元出在四川;全球最大的铝资源大王刘沧龙出在四川……他们都是现代蜀商的杰出代表。
当下,当今川商应当在怎样一种文化引领下实现超越、影响未来?“造就优秀企业家,必须重树‘川商精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川商自古以来就是带有独特地域特征的群体,体现着四川人民勤劳、勇敢、智慧、谦和的特质,更兼有刚毅、果敢、诚信、开拓的品格。破除盆地意识,继承坚定坚韧坚强、敢闯敢试敢干、爱家爱乡爱业的优良传统,铸造出“创新敬业、合作诚信、执着坚韧、豁达包容”的新时期川商精神,四川企业家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树立自己的形象,重写历史的辉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