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历史的威力比原子弹的威力还要强大。”
在地域文化的熏染下,世世代代生活在特定文化区域内的人们,形成独具个性的心理定式和价值取向,演变出多样地域文化性格。
四川成都。宽窄巷。这里承载着蜀地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印记,一脉相承的是四川人自然自在、顺势而为的生活态度,是蜀文化的精髓。一个“宽”字道出了四川人的从容与包容,对世间万物的淡定与大度,而“窄”正反映出四川的专注、执着与知足。
因此不难理解,往往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我们总是一再地看到四川人亦宽亦窄的两面性。
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尽古巴蜀时期的交通之艰。可是,人们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正是因万山紧逼,交流受阻,才有了从远古以来,古蜀人构建“天梯石栈”,打通南方丝绸之路的壮举,这背后,需要多么雄浑阔大的想象力,燃烧过多少壮怀激烈的情感,显示出何等百折不挠的韧劲耐力,足以想见。
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生活日常,让四川人得以从容而生、泰然自若,由此得来那句俗话“少不入川”。但另一面,四川人又常常在历史关头,一再迸发出“一醒惊天下”的血性和胆识。抗战八年,350万壮士出川,64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因此“无川不成军”。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先天下而为”的大事更是层出不穷。1980年4月,四川广汉向阳人第一个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以此为策源的经济体制改革,星火燎原。
改革开放之后,从宽窄巷流淌出的“逍遥”,早已内化为四川的精神依赖。四川人身上某种自由的禀赋,常常被庸俗地理解为“休闲”和知足。但在这些年经济新常态的考验下,身处中国经济“最大回旋余地”的西部,四川又催动绵绵之力,发挥久久之功,成为西部率先撞线GDP3万亿元的省份,牢牢占稳“领头羊”的位置,一跃西部“首善”之地。
芦山地震三周年,灾区四处呈现出的蓬勃新貌,也向世界生动诠释了四川人身上“乐观幽默”和“自信坚韧”二者兼而有之的“宽窄品格”。在人类面对自然灾难的最高道德考验面前,在生命至上的最高价值诉求中,我们一次次感受到这种品格,证实着四川人具有能够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
从历史到现实,四川人和蜀地的“宽窄品格”已渐渐清晰。逍遥是生命的氧舱,延展开生命的宽度。四川人认为,人的一生钱是挣不完的,而生命却有尽头,活在当下,只有收“窄”自己的欲望,才能真正活出自我,让生命无限地“宽”起来。
人生如此,品牌性格亦是如此,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域的品牌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性格。京津冀地区品牌受燕赵文化“圣贤一豪侠”人格影响,具有“外王内圣”的性格;长三角地区受吴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影响,品牌总体上具有“时尚柔雅”的性格;珠三角地区的品牌由于受到具有“勤劳务实、开放兼容、求变创新”的文化特征的岭南文化的影响,品牌具有“刚劲平实”的性格……
徘徊多年,四川品牌又流淌着怎样的血脉,应该拥有怎样的性格?聆听历史与现实激荡的回声,我们仿佛已经找到了叩开“蜀地密码”之匙:以“正直豁达、智慧精微”为内核的“宽窄品格”,正让四川品牌的面目渐渐清晰。
宽处窄处,皆是自在人生。这正是川烟想要通过“宽窄”传递给时代的哲学心境——道路有宽有窄,生命有厚有薄。人生宽处,是顺风扬帆,乘风破浪,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人生窄处,如逆水行舟,需咬定青山,永不言弃,勇敢接受现实的考验。
一宽一窄,包罗万象。“宽窄”不仅将历史与未来打通,将蜀地与全国打通,更将眼界与心界打通。从这个意义上看,从历史深处、筚路蓝缕走来的“宽窄”,早已不仅仅是一包烟,它正以自己的方式,定义四川品牌的底色,演绎蜀文化新的精彩。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