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啪”的一声脆响,中控室的灯被打开了,在这呵气成冰的冬日清晨,玻璃折射出的光线为偌大的黑漆漆的车间带来了一丝暖意。微微光影里,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忙碌着,动作迅速而娴熟:翻阅填写记录、检查交接班信息、开机、启动IFIX操作系统、查看底料、整理填制排料计划……所有操作程序一气呵成,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中控室操作工成艳红正忙于各生产线的调控
这个瘦小的身影就是重庆烟草工业公司涪陵分厂制丝车间生产甲班中控室挡车成燕红,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快人快语的“直肠子”,身材虽然娇小,工作起来却是敢冲敢做,干净利索;爬柜子看物料、察设备查问题,与很多男性挡车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作为二十几年的老挡车,她对车间的设备、工序流程可是摸得一清二楚,哪里出了故障,哪里出了问题,她总是能凭着经验就原因说出个一二来,设备偷停啦,机械故障啦,电钳工查找问题时,她总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责任、细心、大局意识”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中控室是统筹全线的要塞之地,这里出的问题再小都是大问题。”多年的中控室工作经验,让操作对她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但是她从来不敢有一刻放松,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错了一点,反复核对排料单、不时检查物料倒柜挂牌情况、与各工序挡车一再确认牌号、参数,她经常笑称自己是得了强迫症:“连下班回到家里都时常坐立不安,生怕生产环节哪里出现了疏忽。”
工作时,她是中控室调控生产线的“半边天”,回到家里,她撑起了家的“半边天”。丈夫因工作的原因长年不在家,大多数时间是她一人带孩子,工作的同时又要挂心家中小孩,但从没听她说过累,大家都明白她的辛苦。一次中班,一向回家准时的孩子很晚了都还没有到家,电话打不通,询问老师也不知其去向,积极找寻未果后,她的眼眶开始有些略略的泛红,不停搓着手踱来踱去,看着她着急得像热锅上得蚂蚁,大家都在劝她请假,她却执意不肯:“我走了,生产怎么办呢?”说完她沉沉地吸了一口气,整理好思绪,定了定神,坐下来又继续下一批物料的数据输入……还好,未等生产结束,孩子的电话到了,她那愁云密布的脸才终于又露出了平日的笑容,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其实她那么多看似轻松的说笑后面隐藏着多少的担心与牵挂,而今时常在饭后茶余听到她讲起她与儿子的点滴生活,作为母亲的那份幸福之感、骄傲之感溢于言表。
除了挡车与母亲的角色,她还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师傅,我有幸成为她众多徒弟中的一位,因为我进厂时间短,所学设备、工序并不多,刚开始对中控室繁复的操作有着很多理解上的误区,是她,耐心的对我提出的每个问题给出一一解答,理解不透的地方,她就带着我到现场,对照着设备、管路进行“实地教学”,计算不对的地方,她就拿上演算纸一笔一划地告诉我正确的计算方法。对于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她更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主动让我在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耐心指导我的每个步骤、每个按键操作。她的言辞总是犀利而充满风趣,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她对梗丝水分偏低的刻画,一句“干蹦蹦的”形容得精准到位且画面感十足。
白班,第一个到达车间的是她,中班,最后一个离开车间的也是她。曾经私下里问她,觉得累不累。她笑笑说:“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累什么啊,都是我的工作职责呀。”
又是一个中班的夜晚,由于设备运行得不顺,全线生产结束时已经是凌晨时分,车间里设备的轰隆声也渐渐平息,热闹的车间又恢复了寂静,“啪”她关上灯,退出中控室,转身下楼,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