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广西日报》报道
韦凤美(左)陪游奶奶聊天,老人开心地笑着。
一位老人、一对夫妇,从萍水相逢到亲如一家,一路走来,33年倏然而过。
这位老人是游柳青,这对夫妇是广西中烟柳州卷烟厂退休职工朱骏初和韦凤美。如今,老人已百岁有余,朱骏初和韦凤美也都年过花甲。
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花甲之年,这对夫妇儿女般不求回报地照顾非亲非故的老人;这33年,贯穿了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一扶结缘
1980年,朱骏初29岁,韦凤美28岁。
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朱骏初在下班回家路上,看见一位老人昏倒在地。他上前搀扶时,发现这位老人是和他同住在一条街上的朱大爷。
将朱大爷送医后,一个难题摆在了朱骏初面前:朱大爷和老伴游柳青两位老人无儿无女,又在柳州举目无亲。朱大爷病情危急,住院没人照顾,而游柳青已年近70岁,腿脚不便,跑前忙后十分吃力。
朱骏初和爱人韦凤美看着心疼,每天有空就去医院帮忙照顾朱大爷。十多天后,朱大爷不治离世。
“剩下我一个人怎么办啊。”游柳青伤心欲绝。老人对独自面对未来感到惶恐。
“有我们呢,您放心吧。”一边,韦凤美在安慰着游柳青,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另一边,朱骏初已帮忙张罗朱大爷的葬礼。人手不够时,他们又叫来自己的工友,忙里忙外,直到将朱大爷下葬。
不认识的人以为朱骏初和韦凤美是老人家的亲生儿女。
亲情难舍
朱大爷过世后,朱骏初、韦凤美怕游柳青太孤单,就时常过去看望,拉拉家常、做做家务。他们称游柳青为游奶奶。就这样,几年过去,游柳青终于感到,“家”又回来了。
1999年,游奶奶因病住院,朱骏初夫妇每天来医院照顾。老人不方便活动,他们就把饭菜端到病房前,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卧病在床离不了人,他们就轮流请假,确保24小时有人陪护;老人不能挪动去不了卫生间,他们就给老人端屎端尿;怕老人生褥疮,他们还经常用温水给老人擦拭身体……
游奶奶同病房的人都羡慕她:“游奶奶好福气啊,儿女孝顺。”有的说:“我有8个子女,都忙,还不是花钱请护工照顾,哪儿比得上你这对儿女……”
他们并不知道,朱骏初夫妇其实只是游奶奶的邻居。
转眼间,到了2006年。这一年,朱骏初夫妇在市里买了新房子——之前,儿子结婚,孙女出生,家里五口人住在一套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里,确实太拥挤了。
但新房到手,搬迁日期却拖延了。这一拖,6年多又过去了,新房变成了旧房。
“买房的时候,老人94岁了。这么大年纪,我们搬出去,她没人照顾怎么行?”韦凤美说。他们也曾动员老人搬过去一起住,但老人“恋旧”,有时候固执得像一个孩子。“以前,我们曾想要给老人买一张新床,但她说睡惯了旧床,无论如何不让动。一张床都这样,更何况换房子呢!”
为方便照顾老人,朱骏初一家最终选择了留下。“这里住得近,有什么事几分钟就到了,心里踏实。”朱骏初说。
爱在延续
2013年,朱骏初夫妇都过了花甲之年,游奶奶也到了101岁高龄。
如今,游奶奶身体大不如前,每天只能在房间内活动活动。采访前的几天,游奶奶一直气喘、咳嗽,服过药病情也一直不见好转。朱骏初隐约感到这次病不太一样,要带她去医院,而老人家怎么都不同意。
游奶奶说:“都这把年纪了,该去就去吧。”她晓得,朱骏初和韦凤美都60岁开外了,平时要带孙女,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自己,老人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朱骏初夫妇的坚持下,游奶奶还是被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是肺部感染——感染本身没什么,但发生在游奶奶这样的高龄老人身上,病情就危重了。
在病房中,游奶奶意识开始模糊。院方得知夫妇俩和老人的关系后,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抢救老人,风险大、成本高,费用谁来承担?”“人要全力抢救!一切费用我负责!”朱骏初说着在病危通知书的家属栏上签了字。
从1月5日至11日,在老人抢救的这段时间,朱骏初没敢离开医院半步。而韦凤美则每天送孙女上学后,负责买菜、做饭、送饭;她到医院后,朱骏初才能见缝插针地仰在陪护椅上睡两三个小时……
老人清醒后,看到朱骏初夫妇瘦了一圈,抓住他们的手,哭了……
游奶奶这么大年纪,朱骏初夫妇更是不想也不敢离开太远、太久。他们曾想带小孙女去旅游,但是计划一直都没实施;他们回老家看望自己的父母,也都是当天去当天回,这期间,也一定会拜托朋友去照看一下游奶奶。
不管是正吃着别人的喜酒,还是正和朋友聚会……游奶奶一个电话,他们一定会马不停蹄地赶回来。老人年纪越大,对他们的依赖程度也越深。
“自己不在老人家身边,总是不放心,怕别人不了解老人家,照顾不好、照顾不周到。”韦凤美说,这几十年,他们和游奶奶风里来雨里去地就这么过来了,放不下的是时间编织成的牵挂。
韦凤美说,他们要尽力让游奶奶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仿佛忘了,她与朱骏初也已被岁月慢慢染白了头发……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