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近年,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一些实用技术已经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土地吃上“健康餐”
为保护生态,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烟叶质量,在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有机肥的生产和施用研究被纳入贵州烟科院的重点工作中来。
土肥植保研究中心主任石俊雄告诉记者,贵州有机肥的生产具有先天的优势,尤其是酒糟有机肥的生产,具备非常有利的条件。
从2013年开始,贵州烟科院开始介入酒糟有机肥的研究。为找到最合适的发酵菌种和工艺配方,贵州烟科院科研人员分析了上万份菌种样品,找到能快速腐熟酒糟的高效菌种,并通过筛选辅料资源,形成了酒糟有机肥工厂化发酵工艺。
“我们生产的有机肥,不仅不臭,反而还有一股酒香味,质量很高。”酒糟肥生产商、金沙加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执行经理张禅钺说。
这得益于规范有效的酒糟有机肥发酵工艺。贵州烟科院制作了酒糟有机肥生产技术手册,让每个生产点按标准操作,保证肥料质量。在发酵工艺上采取有氧发酵的方式,通过不断翻抛有机物料,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变得松散,不会产生臭味。
目前,毕节、遵义等地烟区在2014年至2015年累计推广施用酒糟有机肥面积达到70万亩。田间主要表现为株高增高、茎围增粗、叶面积增大等,对改善烟株营养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贵州烟科院的努力下,以高粱、米壳等的酒糟为原料的有机肥实现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生产成本仅为700元/吨,远远低于市场上的有机肥价格,实实在在地把废弃物变成了“宝贝”。
在有机肥研究中,贵州烟科院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来开发相应的有机肥种类。毕节、遵义等地酒厂多,适合做酒糟有机肥;黔南用丰富的油饼生产油饼肥;安顺有中药产业,适合用药渣做有机肥……由此,全省烟草有机肥生产布局已初步形成。
烟株喝上“营养水”
在贵州不少烟区,烟叶生长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即前期生长缓慢,爆发力不强。解决这个问题,施肥是关键。2012年开始,贵州烟科院着力研究水溶性根施肥技术,成效显著。
石俊雄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起源于水溶肥技术理念和农民的施肥习惯。
“我们科研人员经常在田间跑,发现烟区一些烟农的种烟效益较好。经过观察,原来这些烟农有个习惯,移栽后经常用化肥兑水后进行多次追肥,实际上就是原始的水溶肥。”石俊雄说。
水溶肥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农业中主要应用于高效设施农业。但由于价格较高,需要配套投入必要的灌溉等设施设备,在大农业上很少用,烟叶种植中使用更少。
经过深入研究,石俊雄带领自己的团队,用大农业中常用的原料,配制出了适合烟株生长的一组配方,分别为定根肥、促根肥和提质肥。
“用常见的原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这对配方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俊雄说。
为减少烟农用工,贵州烟科院开发出施肥枪,方便烟农精准定量、精确定位施肥,提高作业效率。
2015年,“烤烟专用水溶肥施肥技术”作为烤烟生产示范技术在1.5万亩烟田中进行示范推广。
试验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水溶肥配方的优化,能更好地发挥水溶肥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促进烤烟前期生长,烟株养分吸收、积累更合理,烟叶产量提高,质量明显改善,且能降低化肥用量,每亩可节约成本22.58元。
“这是施肥技术的一次革新,将来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大农业当中。”石俊雄说。
烘烤用上“小竹扦”
烟叶好不好,关键看烘烤。近年来,大面积推广散叶烘烤的贵州烟区一直面临一个难题:烟叶倒伏造成外观差,下部烟叶易出现僵硬。
为此,贵州烟科院组织力量进行攻关,研究怎样用最少的成本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考虑过多种方案,比如筐式装烟、夹式装烟,虽都能提高烘烤质量,但投入成本过高,会给烟农造成负担。”贵州烟科院散叶烘烤专家谢已书说。
研究散叶烘烤原理,找准造成烟叶倒伏的关键,最终,他们研究出了插扦式散叶装烟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对散堆式和筐式两种装烟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后形成的。
应用这种装烟方式,装烟密度大,省工节能,易烘烤,解决了散堆式装烟部分烤后烟叶容易出现僵硬的问题,很大程度解决了挂竿烘烤上部烟叶容易出现挂灰的问题;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都得到明显提高;装烟设施成本介于散堆式和筐式装烟之间,单座烤房改造成本在1000元内。
2015年,插扦式散叶装烟烘烤技术作为贵州省烤烟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当年推广应用面积达50万亩,其中在遵义烟区当年已推广面积占当地种植面积的50%。
2015年8月4日,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烘烤专家对插扦式散叶烘烤的烟叶进行了观摩及现场评议,认为烤后烟叶成熟度较好、有油分、结构疏松,总体符合山地优质烟外观质量特征。
“没想到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一根小小的竹扦就解决了,科技的力量真是强!”在遵义采访时,凤冈县烟农安华家高兴地说道。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