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站报道 11月16日刊出的《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刊载的“烟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论文指出,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烟夜蛾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尚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局限性并不完全在于其本身,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烟夜蛾
烟夜蛾,又名烟青虫,危害烟草、大豆、辣椒等70多种植物,以黄淮烟区、华中烟区和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受害严重。烟夜蛾幼虫在烟草苗期至旺长期集中危害叶片,同时蛀食烟草嫩茎及蒴果,严重影响烟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据统计,我国一般年份由烟夜蛾造成的烟叶损失达5%~10%,重发生年经济损失可达40%。利用常规化学农药防治烟夜蛾,已经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迫切需要拓展防治的新途径,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害虫已成为当前探索的方向。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祥等人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从烟夜蛾性信息素研究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烟夜蛾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烟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在烟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烟夜蛾性信息素合成及释放的影响因素、烟夜蛾对性信息素的电生理反应、烟夜蛾性信息素的应用,以及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烟夜蛾抗性的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烟夜蛾定向和产卵的影响、烟夜蛾对植物次生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烟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李祥等人在讨论中指出,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烟夜蛾,虽已受到重视,但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尚不能满足工业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对烟夜蛾性信息素生态学方面,特别是影响其性信息素释放、接收及性诱剂诱虫效果等众多生态因子缺少深入探索和综合研究。尽管烟夜蛾性诱剂的生产和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其作用效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有关烟夜蛾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限于单个组分对其行为调控的影响。由于混合组分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复杂,涉及此方面的报道较少。同时,研究时多为烟夜蛾适宜的生存环境,较少涉及众多生态因子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三是分子化学生态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交叉学科,对烟夜蛾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多涉及机理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还未能与防治实践相结合。四是植物—烟夜蛾—天敌的三级营养关系之间的化学信息通讯研究较少;植物—微生物—烟夜蛾之间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李祥等人认为,迫切需要加强利用化学生态学手段防治烟夜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重点滴加大植物—烟夜蛾—天敌的三级营养关系之间的化学信息通讯,以及植物—微生物—烟夜蛾之间的作用研究,以完善烟夜蛾研究在该领域的缺陷,为今后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