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今年5月17日隆阳区、施甸县退出贫困县,该市所有贫困村、乡、县实现脱贫摘帽,烤烟种植已助力3万名种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功开启脱贫奔小康模式。
这里是平均海拔2100多米的龙陵县平达乡傈僳族聚集的安乐村。傈僳族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户曹春英介绍道,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气候寒凉、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属于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系列。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后,安乐村被列为烤烟产业扶贫攻坚村。2016年,为帮助该村种烟第一年就能够脱贫,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技术人员采用提早种植和膜下小苗移栽等新工艺、新方法,保障了该村2000多亩烤烟的种植质量,确保了185户种烟贫困户当年全部脱贫。
安乐村村民曹春英:“不种烟之前我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才有三四千,种了烟以后我们一家人的收入有五六万,一下子就脱贫了,我们感觉很高兴很满足。”
富裕起来的安乐村村民们搬进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居,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人均年种烟收入8000多元的幸福日子,村民们对种植烤烟充满了喜悦和信心。
安乐村村民罗永昌:“我们安乐村的傈僳族跟烟草已经离不开了,我们不种烟不得。”
熊国华,她是海拔2300多米的昌宁县耈街乡土皮太苗族村的种烟贫困户。山高坡陡、无技术、资金和市场,土皮太村的22户苗族农户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村因此成为保山市最后未脱贫的400多个贫困村之一。2017年,保山市烟草公司通过多方奔走,为这22户苗族贫困户协调了300多亩相对平整一点的耕地、配置了适合山地使用的小型烟用农机,引导贫困户们发展烤烟产业。经过两年的扶持,22户苗族贫困户的人均种烟纯收入达到8200多元。2019年底,该村与全乡全县一道甩掉了贫困帽子,踏上了烤烟致富的小康之路。
烟农熊国华:“我们种了烤烟,我们也就脱贫了,我们也买了想要的车子,我们也盖了我们自己想要的房子,我相信我们苗家人日子会越来越好,感谢共产党,感谢烟草公司。”
耈街乡党委书记王国相:“烟草机械,大量节省了我们的劳动力,提高了我们烟叶生产的质量……对我们乡能够稳步实现脱贫提供了很高的保障。”
在隆阳区有名的贫困乡西邑乡,烟农胡玉杰今年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不再是因为短短两年时间他从贫困户到80亩种烟大户的转变,而是今年冬天,他用80亩承包的烟田种植的羊肚菌、以每亩4000元的纯收入刷新了人们对过冬烟田创收的认识。
烟农胡玉杰:“我大春种烤烟,收入三四千块钱,小春这一季我们又种羊肚菌,大概也能收入四千块钱左右,大小春两季,我们总共收入8000块钱左右。”
因为贫困,西邑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烤烟,一直是保山市种植面积第二大乡镇。由于诸多因素,到2018年该乡尚有50多户贫困户。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保山市烟草公司将该乡列为全市烤烟高质量发展试点,投入5500多万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胡玉杰烤烟的亩均效益从3800多元,增加到4300多元。今年1月,保山市烟草公司又将西邑乡永信社区打造成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引领区,引导烤烟种植户走产业基地化、技术绿色化、经营集约化和服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胡玉杰种植的羊肚菌便是示范区50多户烤烟种植专业户种植的第一批烟后高附加值经济作物。
西邑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区的打造,烟田的亩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这一喜人成绩,不仅使隆阳区975户贫困种烟户得以在今年5月全部脱贫出列,同时,也为稳定核心烟区、核心烟农铺平了道路。
多年以来,保山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烤烟生产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基础产业加以落实,将烤烟种植计划向贫困户倾斜。截至2019年,全市种植烤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182户、占烟农总数的17.8%,涉及种植面积6.14万亩、占计划的14.5%,贫困户户均种烟收入3.96万元、人均种烟收入0.79万元,对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烟草产业已成为保山烟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