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卷烟大品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烟叶原料质量的不断提升。
烟叶从种到收,再到复烤加工、工业应用,走过了漫长的旅程。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卷烟工业企业一眼就“洞悉”烟叶的一生,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原料、指导生产?
烟叶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正是为此而建设,并且其项目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
梳理数采基线
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新鲜课题。无论是烟叶种植环节、工业应用环节,还是复烤加工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信息化支撑,烟叶质量信息贯穿全产业链条。
但是,由于各单位发展进度不一,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些信息没有被很好地收集起来,散落在各个业务系统当中,对原料保障走上更高水平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018年6月25日,中国烟叶公司会同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在贵阳组织召开“烟叶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确定由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遵义、毕节、黔南等市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江苏、云南、湖北等中烟工业有限公司组成项目工作组,开展前期试点工作。贵州省局(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具体协调推进工作。
一年来,项目组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完成项目方案研讨和审定。项目基于行业统一平台进行建设,采用组件化、服务化的技术架构进行系统设计,完成了烟叶质量数据管理、质量数据传输、质量数据分析以及移动化应用的组件开发。
依据修订的《烟叶包装标签标识标准》,平台可以借助已建设的业务系统,抽取烟叶物流链上的生产过程信息、分级定级信息、收购信息、成包信息、站点出库信息、中心仓库入库信息、中心仓库出库信息、复烤原烟入库信息、选叶信息、打叶加工信息、片烟下线质量信息、成品出库信息、成品返回信息及投料出库信息,形成质量追溯链条。
“通过追溯链条的应用,实现工业企业、复烤厂和商业企业信息协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向前的烟叶质量追溯和向后的烟叶物流流转信息跟踪。”贵州省局(公司)信息中心架构师周宏说。
所有的信息,今后都将储存在一个统一规范的标签上。工、商、复烤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抽取、完善和反馈,实现质量追溯,并用以指导烟叶生产。
“平台全面运行后,工业企业可以通过扫描标签,详细了解每一箱烟叶的来源、加工过程。来源信息实现了从批次细化到烟包。”贵州省局(公司)信息中心烟叶系统管理员侯雄辉说。
伴随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质量追溯功能从主体变成了主线。
4月10日,全国烟叶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项目试点工作推进会于贵阳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的定位:以质量追溯为主线,打通原料在烟叶生产、复烤加工、工业投料的全产业烟叶信息链条,实现对烟叶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梳理烟叶质量追溯业务管理基线,推动产区精益化管理,提升烟叶管理水平。
突破关键节点
烟叶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但建设起来困难重重。令人欣喜的是,由贵州省局(公司)领衔的项目组已突破关键节点,为项目的最终落地夯实了基础。
平台建设方面,项目组已完成平台建设及应用程序设计,梳理了操作规范与业务标准,具备了行业应用的基础。
业务操作方面,在贵州省局(公司)的推动下,烟叶生产仓储信息采集和复烤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成效显著。
烟叶信息化建设上,贵州烟区具有深厚的基础。在生产环节,已经全面推广烟叶生产数据采集填报系统,各主要生产环节都已实现阶段质量数据的采集。在收购环节,全省部分市州推广精准收购管理,实现收购过程质量数据的完整采集,且通过烟包关联烟农,打通了收购与生产环节数据链条。在烟叶仓储环节,毕节、遵义、黔南等6个市州陆续开展了相关物流信息化业务,已经实现中心库出库、入库、仓储等过程质量数据采集。
当前,贵州各地烟区已进入烟叶大田管理阶段,在每一个环节,采集数据成为烟技员的重要工作。
“烟叶生产数据采集是实现质量追溯的基础,近年来贵州烟区大力推广这项工作,数据采集规范与数据库已经基本成型。这也是国家局将贵州定为牵头单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贵州省局(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陈厚铭介绍。
复烤环节是质量追溯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之一。
“复烤之前,烟包的信息来源单一且明确,但经过复烤加工之后,尤其是烟叶挑选之后,不同的烟叶混在一起,使质量追溯变得复杂起来。”遵义复烤厂设备科副科长郭清说。
经过技改的遵义复烤厂,在项目实施前已开展了相关的探索。项目过程中,他们抓住重点环节进行了攻关。
在原烟仓储环节,遵义复烤厂以烟框的RFID码为介质,实现原烟入库、选叶前出库、选叶后过磅、选叶入库、备货出库、原料移库铺叶、投料喂料等环节的烟框质量数据采集。在成品仓储环节,以片烟烟箱RFID码和二维码为介质,实现从成品入库、成品移库到成品出库各环节的烟箱质量数据采集。
“应用质量追溯系统的每一箱烟,我们都可以给工业企业出具一份质量追溯报告,其中包含烟叶来源、存储过程、化学成分分析等内容。其中,烟叶来源以结构图的形式来展现,进一步缩小了范围。”郭清介绍。
尽管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项目距全行业推广应用还有一段距离,标准、规范仍需完善和落实。当前,项目组各试点单位正按照要求加快各自的工作节奏,争取项目在行业早日实现落地,为烟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