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福建是全国重要的烟叶产区之一,实现烟叶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对闽西北地区脱贫攻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现实情况是,在“控总量、守红线”的烟叶生产新常态和大背景下,近年来福建烟区生产规模经历了逐步缩减的态势变化——收购计划从2014年的234.6万担曲折递减至2018年的160.3万担,减幅不可谓不大,带来的阵痛不可谓不强烈。
烟叶种植规模的下降,不仅导致“在哪种烟”这个难题愈加突显,还衍生出烟农数量减少等诸多问题。数据显示,福建烟农数量从2014年的5.54万户降至2018年的4.11万户,“谁来种烟”同样成为必须应对的一大课题。与此同时,烟区碎片化现象加剧、密集烤房资源闲置浪费、烟基设施设备维保不力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不过,一分为二地分析和看待这样的现实状况,其产生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产量与规模趋减,“数量”指标让位于“质量”效益,一方面倒逼烟叶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为更高层面、更大手笔调整生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性与可操作性。
2018年,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加大烟叶生产资源优化力度,登记和调整易病田、易涝田、菜后田等“风险田”21.3万亩。随后,立足于打牢“自身基础”和“市场基础”,推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他们着手编制《全省优质烟叶生产资源保护规划》,在“严控规模、坚守红线”前提下探索优质资源的流动和集聚。
“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我们确立了优质资源保护规划的思路和原则。”福建省局(公司)烟叶处副处长章文水告诉记者,“其核心在于,以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动烟叶生产布局向核心烟区转移、烟叶生产资源向优质烟区聚集。”
这样的总体思路,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生产布局向核心烟区转移”,实质上是解决产能优化问题。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潜力和基础保障功能,福建省局(公司)在《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
“按照三个层次规划,近期目标和中期(产能)目标层层分解到乡镇及行政村,远期(产能)目标分解到县。同时,将全省28个种烟县分为核心烟区和重点烟区两类,不断提高核心烟区县的比例,适当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章文水说,除了产能上的目标,生产布局的优化还体现在种植品种的规划上,也就是说,要根据工业企业需求,发挥特色品种优势,逐步提高“翠碧一号”和“K326”种植比例,持续提升烟叶供给质量。
“生产资源向优质烟区聚集”,实质上是解决资源保护问题。
与产能布局目标相适应,《规划》确定了密集烤房、基本烟田两项重点资源进行优选建档,制定落实管护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从300万亩基本烟田中选取耕作条件好、烟基配套强、可连片种植的130万亩核心烟田,把人力、物质等各种资源要素向核心烟田集聚,同时做好5.5万座重点烤房保护规划,以支撑近期、中期及长期产能目标,确保烟叶种在“最优质、最安全”的地方。
为了保障现有资源,《规划》要求,核心烟田内的每座烤房、每个地块都要登记归档,以村为单位建立档案,由包村烟技员负责落实保护,建立健全“一村一档一员”管护机制,实现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
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优质资源的保护也离不开党政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提出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核心烟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以烟为主、合理轮作的耕作制度,避免地方产业调整与烟叶‘争地’,稳定一批优质基本烟田。”章文水介绍说。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珍惜重视每一寸土地,科学规划每一块烟田,福建烟区优质烟叶生产资源保护规划的美好蓝图,正逐步转化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现实。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