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2018年,各烟区严控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烟叶生产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图为云南省马龙县月望乡月望村烟农在为采用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移栽并已经成活的烟苗掏苗覆土。 特约通讯员 王炳会摄
2018年,烟叶绿色生产水平持续提升,各烟区构建起烟叶绿色生产体系,绿色生产成为烟区一道亮丽的底色。图为湖南省宁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人员黄志荣将布满蚜茧蜂的烟株移栽烟田,实施放蜂。周全力摄
成熟采收对烟叶质量起着关键作用。2018年,各烟区严格落实“准采、准烤”制度,以成熟采收为基础不断提升烟叶烘烤质量。图为四川省古蔺县大寨乡大寨村烟农游青凤按成熟度采摘烟叶。 张远盖摄
2018年,各烟区加大烟农烘烤环节指导力度,抓好烟叶烘烤质量。图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烟农严易全在对烤好的烟叶进行初分级。 秦胜摄
依托烟叶生产主业推动烟农增收的同时,2018年,各烟区通过多元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图为安徽省宣城市徽映城区烟农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育苗大棚种植甜瓜增加收入。特约通讯员 张萍摄
烟叶生产事关行业发展大局。
2018年,面对复杂形势,全国各烟叶产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抓好严控总量、烟农增收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推动烟叶生产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烟叶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严控总量 优化结构提质效
针对烟叶库存持续高企的严峻形势,国家烟草专卖局2018年继续加大烟叶总量宏观调控力度,力争在生产端进一步减少供给,扭转烟叶库存继续上涨的局面。
各烟叶产区坚持把“控总量、守红线”摆在烟叶工作首要位置,严格按订单组织生产,突出抓好移栽面积落实等关键环节过程控制,真正做到“政策宣传、计划分解、过程管控、责任落实”四个到位,烟叶总量得到较好控制。
减少烟叶种植是去库存最为直接的途径。
全国2018年共签订种植烟叶收购合同101.9万份,较计划指导面积少3.4万亩,同比减少134.12万亩。实际收购量较国家局下达的收购计划少60.45万担。
通过工商双方共同努力,烟叶库存数量和库存水平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双下降”。
实现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优化结构是必由之路。
从全行业来讲,既要考虑生产总量的控制,也要考虑解决上等烟结构性矛盾问题。实践证明,田间优化是提高供给结构水平的有效手段。
“市场决定需求,按需配置计划。”面对供需等级结构矛盾的压力,各烟区坚持以工业需求为导向,将优化结构作为突出重点,在抓好下部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的基础上,综合上部4~6片一次性成熟采烤、带茎烘烤、采烤一体化等技术措施,着力在提高上部叶可用性上下功夫,优化结构工作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福建烟叶“1+N”专业化烘烤占比达到51.5%,全省收购烟叶95%以上集中在7个等级,龙岩烟区上部4~6片带茎烘烤比例超过50%。
湖南烟区积极推进定向生产,与16个高端卷烟品牌合作开展原料定制化开发41个单元,上部6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覆盖率达92%,工业可用性大幅提升。
河南烟区积极推进浓香型烟叶开发,建立“上六片”核心示范区6万亩、收购“上六片”烟叶6万担。
安徽、湖北等烟区通过减少留叶数、弃采不适用烟叶的方式优化等级结构。湖北恩施州局(公司)以“收得进、卖得出、零库存”为目标,通过“下打上弃”减少不适用烟叶产出,上等烟比例达到72.19%,同比提高8.88个百分点。
……
在全国范围内,2018年烟叶“1+N”专业化烘烤1137万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采烤一体化505万担,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上部叶一次性采收占比64.69%,同比增加346万亩。
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严格控制烟叶生产总量,切实抓好生产环节优化结构工作落实,推动优质烟叶资源配置效率变革……由此,烟叶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调控政策的正面效应逐步显现。
转变方式 转型升级助发展
实现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烟叶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2018年,各地从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完善“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生产组织形式、推动烟叶绿色生产、推动流通环节改革等方面入手,加快转变烟叶发展方式。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职业化烟农作用的发挥。
各烟区注重发挥烟农主体作用,继续推动职业烟农培育,引导适度规模种植,稳定和优化烟农队伍,烟农职业化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全国共培育职业烟农7.7万户,累计达到20.8万户;户均种植面积13.23亩,同比提高0.35亩。
比如,云南烟草商业系统探索“烟草培训+政府认定”的协同培育机制,累计培育职业烟农近11万户。四川烟草商业系统开展职业烟农星级评定,积极发展和稳定20~40亩规模的优质烟农。
专业化服务方面,加强烟农专业合作社动态管理,积极引导合作社延伸服务环节,拓展服务覆盖面,生产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
2018年,全国烟农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为1376个,烟农入社率进一步提升,较2017年提高10.18个百分点。专业化育苗基本实现100%覆盖,专业化分级达到90%以上,机耕、植保、烘烤均在50%左右。烟叶移栽、田管、农地膜回收等环节专业化服务取得新进展。
烟叶绿色生产,成为烟区一道亮丽的底色。
除烟蚜茧蜂外,蠋蝽、赤眼蜂、七星瓢虫等生物防治技术开始示范推广;有机肥工程化生产39.86万吨,施用面积447.28万亩;试点建设生物质燃料烤房9397座,合作社生产供应生物质燃料20万吨;推广增厚地膜756.32万亩,回收地膜939.07万亩,综合利用废旧地膜473.79万亩;新增推广烟夹1.1万套……技术绿色化、资源利用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构建起烟叶绿色生产体系。
在流通环节,优化专业分级业务流程,积极推进原收原调、全收全调,加强收购成包、移库检验、原烟备货、交货调运等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年推广专分散收3227.9万担,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同时,紧密对接重点品牌原料加工需求,稳步推进均质化复烤加工,均质化加工规模同比增加700万担,覆盖48家复烤厂和23个重点品牌。“中华”“利群”“芙蓉王”“贵烟”四个重点品牌实现原料均质化加工全覆盖。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烟叶生产现代化的根本,是行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烟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针对重点烟区、突出重点项目,国家局充分发挥行业补贴资金效益,着眼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管控,严肃项目计划管理,严格项目验收。2018年下达18个省份烟基项目建设计划3.5万件,补贴资金概算6.12亿元。全年新增水源工程援建完工项目19件,竣工项目20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援建项目陆续投入使用,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成为展示行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
烟叶生产点多、面广、线长,投入各类补贴资金量大,加强烟叶基层规范管理十分重要。
2018年,国家局印发《关于加强烟叶收购站廉洁风险防治的指导意见》,聚焦烟站廉洁风险,列出负面清单,理出权力清单,严明纪律,严守底线。在此基础上,加大烟叶站点收购功能整合力度,全国范围内站点同比减少319个。同时,持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开展烟叶生产重点技术、烟叶烘烤、烟叶分级、打叶复烤等技术培训。
倾情为农 多元发展促增收
在皖南烟区,每户烟农都得到了来自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组合指导,“烟叶+水稻”“烟叶+稻田鸭”“烟叶+瓜果”“烟叶+禽蛋”“烟叶+蓝莓”“烟叶+食用菌”“烟叶+鱼”……以“天香皖南”品牌打开市场,“烟叶+”特色产业组合为烟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云南大理,“云香大理”电商平台借助全州12500户零售终端资源连通市场,打造“卷烟+农特产品”直营终端,提高了“云香”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烟农多元增收产品品牌自主化、市场化。
纵观全国烟区,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
依托烟叶生产主业推动烟农增收的同时,各地充分发挥行业体制优势和设施资源优势,通过多元产业发展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