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人民网报道 坐落在安徽省郎溪县新老郎川河两岸的管村,有一片500多亩面积的烟后稻田,浓霜挂在黄橙橙的稻穗上,随着隆冬朝阳的升起,渐渐变成气雾消散在空中。
自上周日起,当地出现难得的几个晴好天气。上午十时许,七、八台中型收割机和十余辆运输车有序穿梭于田间和阡陌上,一群庄稼人正在紧张地抢收着即将到手的粮食。
管村祖家村民组的潘巨林、潘江父子俩,开着自家的收割机,每天在十点钟之后下田收割,一天只能抢收25亩左右。他们家今年种了100余亩烟叶,烟叶采收完后种了100亩烟后稻,据潘巨林估算,今年的烟后稻收成好,每亩产量大约650-700公斤,比单季稻的产量还要高,粳稻的收购价当地是每百斤105-108元(收割后直接拉到粮食收购点的毛稻价格),算下来每亩烟后稻能卖1400元左右,今年100亩烟后稻毛收入14万元,除掉农本净收入大约5万元。
潘巨林今年第一次种烟叶,他把承包的220多亩农田一分为二,一半搞烟稻轮作,一半种杂交水稻,其中种了24亩再生稻。“今年的烟叶收成也很好,每亩可产干烟叶250-300斤,单产价值约2800元,为此,一季烟叶产值近30余万元,但是农本投入较大,烟叶收入勉强保住农本,两比略有结余两万多块钱。主要是靠国家给烟农的种烟补贴,每亩大约600-700元,这样烟叶收入、补贴加上一季水稻,全年的农业种植收入大概也就在一、二十万元。”潘巨林为自家细算了一笔收入账。
管村村在沿河两岸禁采黄沙之后,村集体经济急剧萎缩,村民收入逐步滑坡,贫困人口渐渐增多,全村910户3086人,贫困户达87户214人,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创业脱贫致富意识蓄势未发、引而待发的县级贫困村。为打破村集体几乎零收入的窘境,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开辟多种经营的路子,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在宣城市水务局下派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丁绍平的带领下,以村级扶贫驿站为依托,成立了郎溪县众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并团结30个种植大户入社,同时还组建了两个产业扶贫基地。
说起烟叶产业扶贫,潘巨林有说不完的话,种植烟叶、田间管理、三道采收以及烟稻轮作都需要大量人工,他都是请村里或者周边家庭有困难、做事勤快、懂得技术的老农来做临时工,工钱在烟叶、稻谷卖掉之后就结算,一般一个人做十多个工,平均能挣到1千来块钱。“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用50个民工,一连一个星期左右,平时用工20-30个不等。”
据丁绍平介绍,管村烟叶产业扶贫基地全年产值267万元,纯利润约100万元,关键是整个种收环节能够解决当地用工5000余人次,直接带动农民工收入增加50余万元。同时还能让12户参与其中的贫困人口户均增加收益达1800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