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贵阳网报道 脚穿解放鞋,身披运动衣,袁玉波站在火阳村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生长旺盛的烟叶,他的心,仿佛也沉醉在这片绿色的大地中。作为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惠水县岗度镇火阳村工作组组长的袁玉波,用心用力用情,把责任担当化为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扶农、助农、惠农的精彩答卷。那一抹烈日下的浓绿烈日当空,五月的烤烟已经长到人的腿高了,绿意盎然的烤烟地里,一张被晒得黝黑的脸心事重重,再过几个月,烤烟就丰收了。袁玉波用衣袖擦了下头上的汗,走出烤烟地顺势在旁边的土埂上坐下,“一定要尽我全部的力量,帮助乡亲们发展烤烟种植,脱贫致富”,一个坚定的声音在他心中响起。
2016年4月,33岁的袁玉波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黔南州惠水县岗度镇火阳村担任驻村工作组长。刚抵达火阳,他就和驻村工作组成员进入“战备”状态,马不停蹄地进组入户,听民声、察民情,找寻脱贫致富的“秘笈”。经过认真走访和科学分析,袁玉波找到了一条可行之道:做优烤烟种植,助农增收致富。
黔南州岗度镇作为惠水传统的烤烟大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2017年,火阳村烤烟种植面积达1226亩,辐射烟农200余人。尽管火阳有种烟的传统,但一些烟农担心风险,不敢种植。为此,袁玉波给大家算起增收账,吃下定心丸。
“烤烟种植有补贴,效益高,刨除成本,一亩可增收1000元,比种苞谷强。技术上由烟草局全程指导,大家只管放心种。”在袁玉波的宣传发动下,火阳村的烤烟种植有了新的突破,烟农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除了在烤烟种植上重点“发力”,袁玉波还积极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在他的努力和对接下,170箱意大利蜂项目顺利落地,34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直接分红4000元,小康梦想渐行渐近。那一颗为民心的殷红“株距50-55厘米,行距110厘米,井窖口深18cm,移栽时要注意不弄伤烟苗根须,烟苗要深栽,定根水要浇足,这样可以确保根系周围的所有空隙向上排出空气,烟苗根茎与湿润的土壤紧密接触”。说起烤烟种植的窍门,袁玉波侃侃而谈。
左三袁玉波
驻村伊始,袁玉波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手把手传授育苗、田间管理、烘烤等环节的技巧,通过讲解、示范和烟农实际操作等方式,让科学种植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名烟农的脑海。农忙时,驻村工作组员还集体上阵,为烟农提供烟农翻地、起垄、盖膜、移栽等烤烟种植“一条龙”服务。有群众打趣道,咱们火阳的驻村干部跟其他村的不一样,咱们的驻村干部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走在绿油油的烟地里,想到今年的好收成,袁玉波心里一暖,脚下充满了力量。然而,看到73岁的老人王秀芬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很远的路去水窖挑水,袁玉波胸口刺痛,心里很不是滋味。
左三袁玉波
火阳村石漠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缺水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尽管村民投工投劳修起了水窖,可以雨天蓄水,但这仍是“靠天吃水”,遇上旱年,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火阳村没有丰富的水源,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引得水来呢?为快速打通“饮水最后一公里”问题,袁玉波和村支“两委”组织到隔壁的水资源大户——黔南州龙里县湾滩河镇金星村进行寻找“源头活水”。“我们已经和金星村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下一步要继续加强沟通对接,早日让火阳的老百姓喝上清甜的自来水。”抚摸着胸前庄严的党徽,袁玉波郑重地说道。
那一片致富叶的金黄“小袁啊,走访辛苦了,来来来,快到屋里喝杯热茶。”每次看到袁玉波,汪秀文总是热情地和袁玉波打招呼。现年48岁的汪秀文是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因为种植烤烟,去年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坐在新修的宽敞的屋子里,汪秀文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要是没有袁组长的帮助,我家脱贫可能还要过好长一段日子。”对于成功脱贫,汪秀文坦言,幸福来得太突然,袁玉波的仁义厚道,让汪秀文深深感激。
2016年6月底,正是烟叶烘烤的黄金时期,因为资金短缺,无法凑齐烘烤用煤费用,看着一片片再不烘烤就要坏掉的烟叶,汪秀文心急如焚。得知汪秀文的困难,袁玉波二话不说,自掏腰包5000元帮助他垫付了烘烤用煤费用。“这钱你不着急还我,等交了烤烟,再还我不迟。你要坚定种植烤烟的信心,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袁玉波鼓励道。因为袁玉波的雪中送炭,去年汪秀文家的58亩烤烟并没有耽误烘烤的时间,烤烟的预期收益变成了现实,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烟叶就是致富叶,是烟农脱贫的希望,作为一名烟草人,我们怎么能让烟农失望。”看到一枚枚金黄的烟叶从烤房里出来,汪秀文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袁玉波明白了一个道理:群众的获得感是对自己驻村最大的肯定。从浓绿到金黄,改变的不仅是烟叶的颜色。从播撒绿色希望到收获金色果实,袁玉波把根扎在基层,与火阳群众心手相牵,用真情和实干,不断回应着乡亲们的期待。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