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关于如何学好烟叶分级,笔者想,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是42等级品质因素指标念念不忘,各指标熟读于心
我们常说,做什么事情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多数人眼里,烟叶分级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但要想真正掌握烟叶分级的精髓,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42等级品质因素表对烤烟不同等级的成熟度、身份、结构、油分等七个因素都有明确的定性指标,只有明确不同等级烟叶各个因素指标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才能够避免在烟叶等级判定时犹豫不决。我们在等级判定时产生犹豫不决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对个别等级要素模糊不定,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大田生产期念念不忘,熟悉烟叶的前世今生
好烟不是烤出来的,更不是分级分出来的,而是在烟田种出来的。要学好烟叶分级,必须弄清楚烟叶的前世今生,知道好烟是怎么在什么样的栽培条件下长出来的。以B3L和B4L为例,在烤烟分级时我往往容易把它们判定为下部叶,培训时一个国手就给我分析说,要准确判定一个烟叶的等级,必须能推测它在烟田的生长状况。B3L和B4L的烟叶大多数是在大田生长期营养不良、发育不全、开片不足的烟叶,从外形上看像下部叶,但手摸的话就会感觉到结构很紧密,主脉木质化程度高。因为顶叶在上部接受阳光多,木质化程度高,下部叶则与之相反。这样的解释真让我醍醐灌顶,看到一片烤后烟叶就能够推断它在大田的生长情况,反之在大田看到一片烟叶的生长情况也能够推断它烤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分级高手应该具备的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在烟叶大田生长期多到烟田看烟,看各种长势、不同品种的烟叶,在心中树立不同烟叶样本。
三是烟叶烘烤期念念不忘,弄清烟叶品质因素如何形成
上面说好的烟叶是种出来的,不是烤出来的,这里我还要说烘烤对烟叶的等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决定了种出的烟叶优良的内在品质能否彰显出来。新鲜烟叶需在烤房经历一周左右的历练方能成为“黄金叶”,在此期间,每一次的升温、通风排湿是否恰逢其时都决定了烟叶在大田期积累的内在品质能否得以充分彰显,不恰当的升温排湿必然对烤后烟叶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副组烟叶就是这么形成的。遇到什么事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必然是只知皮毛,烟叶分级也是如此。以副组烟叶为例,杂色烟、微青烟、光滑叶,很多都是在烘烤环节调制不当而导致的。如果真正了弄清楚了导致副组烟叶产生的真正原因,对副组烟叶的识别和判定也就不是难题。
四是烟叶收购时念念不忘,了解各种烟叶特征
烟叶分级高手对新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看烟,看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不同烟的差异,而烟叶收购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看烟的机会。不同的烟农,不同的栽培措施、烘烤工艺,最终分选出的烤后烟叶也必然有差异,而这些烟都会在收购时节汇集于烟叶收购线。当然有了这么多烟,也会让人迷茫,还需要高人指点,需要虚心的向身边的师傅请教,才会在纷乱的烟叶种摸清其规律所在。不得不说的是收购等级和烟叶国标还是有一定差距,很多老定级员陷入收购标准里不可自拔,国标判定时还拿收购的那套眼光去套,必然会走入一个误区而不得其法。因此学好烟叶分级要能走进去,更要能够走得出来,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五是参加培训时念念不忘,多向高手请教学习
作为想学好烟叶分级的我们来说,每次的烟叶分级培训比赛一定要珍惜。作为基层的技术员,我们平时接触的烟叶都是当地的烟叶,难免具有片面性,全国烟叶五大产区差异很大,品种与品种之间亦是如此。而各类培训 会往往为我们提供了全国不同产区的烟叶,提供了开阔眼界的机会。不少参加过国家级比赛的人常说,看自己本地区的烟叶时游刃有余,因为看的多了。看其他烟区的烟叶,尤其是北方烟叶时就一头雾水,差异实在太大,连部位都分不清了,原因就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还是拿自己的老经验去套,错误率相当高,结果只能是在高手较量中铩羽而归。
很喜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和“处处留心皆学问”一样,它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要想做到最好,就需要我们真正沉下心来,钻进去,必然处处留心,皆是学问。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烟叶分级念念不忘,时不时思考一下,假以时日烟叶分级水平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