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毕节日报》报道 “十二五”期间,威宁全面贯彻实施“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的战略方针,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促进烟农增收、财政增税为中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完善服务体系,全力提升发展质量,有效增加烟农收入,有效推动全县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烤烟产业成为富民奔小康产业
“十二五”期间,威宁在国家严控生产计划和“坚守红线”的多重压力下,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全面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主攻质量特色和稳定发展规模,努力提高发展质量,有效增加烟农收入,烤烟产业富民成效显著:
累计收购烟叶296.5万担,烟农总收入累计达到36.8亿元,累计实现烟叶税达7.56亿元;平均每年烟农的户均收入达到3.2万元以上。
2014年,威宁烟草行业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国务院表彰,这是对威宁烟草产业富民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2015年,威宁烟农种烟总收入达到7.9亿元,比2014年高0.22亿元,户均收入达到4.23万元;烟叶税收达到1.66亿元,比2014年增加1300万元。
全面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升级版”
从2011年起,威宁按照“单元实施、整体推进”和“一基一社、综合服务”的要求,从技术创新、专业化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整体推进特色原料基地单元和合作社建设,全面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升级版”,使专业化服务能力、烟叶等级质量、原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采取“工商合作共建”模式建设基地单元,到2015年,建成基地单元12个,其中有国家级基地单元10个、有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5个(含订单农业单元2个),产能达60万担以上。以行业示范社建设为抓手,强化服务队伍建设,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建成全程全面覆盖的专业化服务合作社12个,按照烟叶生产6个服务环节组建专业服务队,开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的人员达到8000余人。到2015年,实现专业化育苗达100%、专业化机耕占38.6%、专业化烘烤占35.6%、专业化分级达100%。
在烟草产业发展中,威宁坚持科技引领,以“黑石科技园”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主动争取科研院所合作,平均每年开展各项科技创新研究课题40余项,并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烤烟产业发展的能力。上等烟比例从2011年的39.72%提高到2015年的58.83%,提高19.11个百分点;担烟均价从2011年的827.21元增加到2015年的1316.74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抗灾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威宁积极争取上级烟草部门的扶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资金,集中精力,狠抓烟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完善了烟叶配套基础设施,使烟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升。
烟草部门共投入资金8.87亿元建设烟叶配套基础设施,其中投资0.78亿元开展双龙等片区土地整理项目,覆盖2.7万亩耕地;投资3.5亿元建设烟水工程项目,覆盖37.8万亩基本农田;投资2.7亿元建设密集烤房8522座;投资6500万元修建机耕道335公里;投资1700万元购置农机具2639台(套);投资3100万元修建育苗大棚21.5万平方米;投资 7400万元修建水源工程,覆盖1.02万亩耕地。水、路、机、房等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变了水不足、路不通的人背马驼、人耕牛犁的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积极协调,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典范。2011年至2015年,威宁积极协调湖南、贵州中烟工业公司分别投资1840万元和580万元,在迤那镇和秀水镇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芙蓉新村”和 “贵烟新村”等民生项目。2012年至2014年,积极争取上级烟草部门投入资金1400万元,建设小海镇小海村、黑石头镇河坝村、双龙镇红光村、雪山镇谢家院村、牛棚镇三合村、秀水乡秀中社区、观风海镇果化村共7个扶贫新村。这成为烟草部门践行社会责任,与威宁19个少数民族共建美好家园的典型示范,改善了烟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威宁将突出“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发展重点,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提高规模效益为核心,以富民增收为根本,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完善体系”,坚持走好“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共享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全县烤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威宁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