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产业年缴财政税收60亿元以上,约占当地财政税收总额的1/2;全州烟农年均实现现金收入约14亿元,烟农户均收入由1.56万元增长到4.5万元。
累计投入33亿元,建成农田基础设施17万个,重点实施了烟田土地整理15.38万亩,配置农机8670余台(套);投入7.49亿元,援建水源工程7个。
投入专项资金,助力新农村建设,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烟区新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烟农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恩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给烟农带来了红火的日子,让烟村焕发出了动人的光彩。
“东奔西走去打工,不如回家把烟种”
看着刚收获的烟叶,杨振华觉得,回来种烟的选择是对的。
杨振华,45岁,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白岩村村民。两年前,在外做生意的他被父亲杨秀全喊回家种烟。
一开始,杨振华不为所动,直到父亲告诉他家乡的变化——2015年,咸丰县烟叶分公司对白岩村600亩土地进行统一流转和整理,并配套建设了烟路、烟水及管网、烤房等设施。
“种了90亩,纯收入应该能有十几万元。”杨振华高兴地说。
“你刚开始种烟,不担心种不好吗?”记者问道。
“现在种烟,烟草公司都是手把手帮助、点对点服务。”杨振华说,种烟收入稳定,也轻松。
“收入稳定是一方面,关键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孩子。”原先在广东一家电子厂上班的村民钱启斌介绍说,“回家种了50亩烟,纯收入在9万元左右,比在外打工强。”
如今,白岩村种烟户由17户增加到26户,烟叶收入金额由50多万元增长到100多万元。
“东奔西走去打工,不如回家把烟种。”杨秀全说,看到种烟有奔头,大家致富的劲头越来越大了。
“每人工作8小时,一天70元”
烟农种烟、卖烟,装到口袋里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烟水、烟路、烟机以及土地治理后的烟田、高度组织化的专业合作社,则是烟村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宝贵资源。
在咸丰县朝阳寺镇鸡鸣坝村,提起发展烟叶产业带来的好处,村支书覃世斌如数家珍:烟草行业从2013年开始实施土地治理项目,面积1100多亩;配套建设田间机耕路近十公里;援建4000立方米水池一个,配套管网30千米;配备大型拖拉机、起垄机等农机具60余台;成立高乐山基地单元烟农专业合作社鸡鸣坝专业化服务中心……
对于这些,鸡鸣坝村烟农陈开林感触颇深:“土地治理,提高了土地平整度和利用率,改善了土壤质量;专业合作社提供统一育苗、机耕、植保、采收、烘烤、分级服务,让大家轻松、高效种烟;全程机械化、服务专业化,较以往减少用工六七个,能省不少钱。”
“现在鸡鸣坝片区用工是每人工作8小时,一天70元。”覃世斌说,到农忙时,鸡鸣坝本地劳力常不够用,还能给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带来赚钱机会。
在恩施烟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等硬资产、烟农专业合作社等软财富正源源不断地为烟农致富、村民增收、乡村和谐输送能量。
“车子不必掉头绕路,能一直开到家”
青瓦、白墙、花格窗,站在自家新房前,78岁的刘文远满怀感慨:“国家政策好,烟草人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不仅刘文远的住房条件改善了,他所在的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涝不能排的耕地治理了,柏油马路通了,自来水有了,新楼房盖起来了……
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烟草行业的努力。近年来,助力青堡新农村建设,仅恩施市烟叶分公司的投入就有1300多万元。“持续投入,大力发展烟叶产业,为的是让青堡道路通起来、环境美起来、产业立起来、烟村富起来、烟农乐起来。”恩施市烟叶分公司经理刘大武说。
“以前木架子屋就是最好的,现在成了放杂物的地方。新房铺了地板、贴了瓷砖,多漂亮!”刘文远站在自家院子里,左手边是新房,右手边是刚刚“退役”的木架子屋。新房共花费20多万元,刘文远自己出了一部分,政府及烟草部门给予了一定支持。
以前青堡村道路到处是坑坑洼洼,车子走在路上,一颠簸能蹦起老高。现在不仅大路通畅,水泥路还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遇到下大雨,车子不必掉头绕路,能一直开到家。”青堡村烟农陈兴德说,“比起城里人,这日子过得不算差!”
不仅青堡,因恩施烟草助力新农村建设而受益的村庄还有很多——它们都在向着更富裕的明天、更红火的日子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