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烟株进入旺长期,“谢科技”就开始忙碌了。
“谢科技”名叫谢晏芬,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烟叶站副站长。“谢科技”是当地职业烟农们对她的亲切称谓。
看着一株株待烤的红花大金元品种烤烟,谢晏芬忙着培训各村的烟技员,要求他们把烘烤技术普及到烟农。
“生产红花大金元品种烤烟最难最不容易把握的就是烘烤环节。”谢晏芬告诉我。她心里明白,必须结合职业烟农建设把科普知识培训到户,严把科学采烤环节,才能确保把“红大”烟叶烤黄烤香,实现烟农的增收目标。
除了烟叶采烤科普工作外,在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谢晏芬都通过各村的烟技员把各项技术推广到烟农。
谢晏芬的工作只是曲靖烟叶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提升烟农整体素质为重点,抓好科普站点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工作提高烟农科技文化素质的作用,逐步培育了大批高素质的职业烟农。
科普一枝花 香飘千万家
在曲靖市烟草公司陆良分公司小百户烟叶站门口,一块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授予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奖牌吸引着无数烟农络绎不绝前来查阅资料和电话咨询科普知识。
“参加科普,永不落伍!”上坝村委会村民朱连华对烟叶站烟农学校连连称赞。烟农学校图书室常年为村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烟农来借书和看书都很方便,陈列室配备烟叶样品展示、病虫害宣传挂图、音像制品等科普资料,烟农学习起来非常直观。
“烟叶站烟农学校与农科站图书室实行图书交换联动,丰富书籍数量,烟叶站专门安排一人负责图书管理、一人负责接听电话咨询,每天接待看书和电话咨询近五十余人次。”小百户烟叶站党支部书记王建林说,烟叶站依托科普服务站、科普员、信息栏、科普长廊、阅览室、科普热线电话咨询、烟农学校,采取专题讲座、田间指导、群众会、家访、广播等多种形式,发展科普带头人和科普示范户、组建科普服务专家队伍、创办科普示范烟田,扩大了利用科普资源为群众服务的范围和效果。
科普员在田间开展培训
“有图片的病虫害类书籍最受烟农欢迎!烟农通过图片就能直观地识别各类害虫和病害,为正确鉴别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奠定了良好基础。”王建林说,烟农们有的借书回去看,有的打来电话咨询,或者通过宣传单、光盘等资料学习。
经过培训,村民大都认识到要想过得好,科技必不可少,全村430户烟农都种植“红大”,并一直坚持执行烟叶站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用量杯施肥到株,部分农户甚至带称到烟田里称量施肥,画线、打点后规范移栽。“烟农掌握了扎实的‘红大’种植技术,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都比较到位,主要得益于烟叶站的科普培训。”小百户镇上坝村委会主任方绍兵对烟叶站的科普示范作用赞叹不已。
“科普一枝花,香飘千万家!每年,村委会都安排科普员帮助烟农记录从烤烟移栽到交售的各项工作,算成本、算收入,帮烟农查找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生产技术的不足之处,整体提高了烟农的种烟水平。”方绍兵说,村民们以烤烟为主要经济作物,由于技术措施执行到位,烟叶质量好,收入也较高,都不愿意外出打工,在家种烟。
“烟叶站的科普示范已辐射到附近的中坝、兴仁、永庄等村委会,村民们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都明显增强。”方绍兵说。现在,村民们在种植玉米、洋芋、水稻时也参考烤烟的种植技术,画线打点规范种植。村民平建华在找不到石灰画线的情况下,甚至用磷肥代替石灰画线,坚持标准,规范种植粮食作物。
职业“选手”领跑致富
由于具备扎实的种烟技术,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职业烟农袁建芳近5年来种烟面积逐年递增,从50亩一直增加到146亩,烤烟种植是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种烟的底气很足!水能自流到地里,土地流转有合作社保障,烟苗、机耕、分级等环节工作由合作社提供,施肥和烘烤有烟站作技术指导……这都是我的底气!”
袁建芳告诉我们,自己家庭有11口人,负担重,其中包括1个老人要赡养,孩子们有的在上幼儿园、有的读小学、有的读初中、有的读高中,还有的瘫痪在床。自从走上职业烟农这条道路后,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是烟叶站和合作社给予了大力支持,才过上现在的好生活。在每年要支出近4万元生活费的情况下,去年还投入20万元建设了新房,全家11口人所有的开支都依靠种烟。
在马街镇薛官堡村,像袁建芳那样以种烟为主的还有近30人,周理就是其中一位。
小百户烟站副站长谢晏芬(右)在指导育苗
“有烟叶站为我撑腰,我种烟就有了底气,种烟面积从67亩扩大到112亩。”周理说,2009年以前,他以种菜为生,由于菜价不稳定,连本钱都亏光了。后来改行种烟,在烟叶站的指导下,借助种菜的管理经验,周理的种烟效益一年比一年提高。他的家庭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十翻,不但改善了住房、提高了生活标准,还买了车子。
“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会节约是对职业烟农的基本要求。”马街镇金土地烤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风玲说,全村1000多户种烟农户从2009年开始逐步减少,种烟面积通过土地流转向职业烟农倾斜。今年,全村31户种烟户承担1938亩、5800担的烤烟生产交售任务。
朱风玲还告诉我:“为提高烟农们的素质,烟叶站始终不放弃对烟农的培训,除培训烤烟知识外,还组织合作社为烟农培训洋芋、豌豆等种植技术,其中培训脱毒洋芋生产技术时还聘请了省农科院的老师来授课。”不仅如此,在烟叶站的引导下,烟农们还熟练掌握了烟叶生产管理技术要求。比如,不适用下部烟叶优化处理时,烟农都能主动优化;在节约物资方面,烟农按测土配方施肥的标准施肥,施用肥料的配比恰当;在使用人工方面,能按照烟叶生产技术措施的要求,合理分配工人的岗位,优先安排熟悉技术的工人负责技术活……
陆良县其他村也在同步探索着掌握科学技术的高素质职业烟农的培育模式……
譬如陆良县召夸镇小坝村委会书记兼主任王昆红就认为:“总量有限的种烟规模,使户均种植规模更有限,仅仅依靠规模种烟已不能满足村民渴望通过增加种烟规模来致富的期望值。”
小坝村委会规划下一步再加大土地流转,保持种植烤烟的传统优势,同时培育种植制种玉米等新兴产业,形成轮作种植制种玉米与种植烤烟的模式。紧紧依靠学习培训,从种烟的烟农队伍中再分离100户村民去种植制种玉米、秋洋芋、蔬菜等作物,培育以职业种植烤烟或制种玉米单一作物为主的新型农民,增加户均种植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