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就是比我分的好哩,好烟比往年多了”,佤族汉子李陆代一边望着自家已经分级好的烟叶一边与熟人闲聊着,黝黑的脸上堆满了喜悦的笑容。李陆代,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岩帅镇建设村的一位普通烟农。
沧源县岩帅镇建设村,是一个全部为佤族集聚的村寨,建设村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9.9%以上,是沧源县岩帅镇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一个典型革命老区贫困村。为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09年,得益于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发新烟区的战略部署,沧源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发展烤烟生产。
如今烤烟种植已经实现了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目标,释放出超越其他产业的显著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阿佤山“美丽乡村”建设,为边疆民族构筑伟大“中国梦”聚集了力量。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细化管理在烟区普及并向农业生产辐射。然而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起步晚,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致使大部分烟农学会了种烟,而不会分烟,烟把内普遍混部位、混级、混杂,优质优价就无法真正体现出来。烟叶分级的成了本地烟农最大的难题,烟叶纯度低,更在烟叶收购工作中造成不少麻烦事。
“前几年到了分级扎把这个环节我就着急,这么多烟叶要分出个几十个级来,自己没有技术根本搞不来,经常因为分级纯度太差在交售过程中又被退回来返工,费时又费力,还卖不了好价钱。”李陆代回忆到。“分级分不好,烟叶交售过程中也更费事一点,以往卖烟都要早上4点不到就出发,有时候是等到烟站关门下班了,烟还卖不进去,得在烟站附近住,吃住还要花钱,鬼火录。”
2015年临沧市开始全面推广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工作,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烟叶分级就交给了专业化分级服务队,整个分级过程都有专业的分级队伍进行分级、定级、打包。“现在我在家里面先把青烟、杂烟挑出来,初分整理一下,就拿到集中分级点来,整个过程只要看着就行了,真正我们得闲了。”在李陆代看来,如此巨大的变化,得益于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
“专业化分级员都是选自各个地方的分级能手,上岗前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整个过程实现透明化,每一户等候的烟农都可以看见自己和别人的烟叶分级、定级、成捆的整个过程,全程阳光公开”。“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算了。”团结烟站副站长杨志光讲道:“光单子就有十多张,如今,每一片烟叶过了谁的手就打上了谁的标签。如果进了烟站验级时,发现分级纯度低于85%的烟叶,将被退回重新分级。烟叶可以追溯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分级员或者定级员,可追究到相关人员的责任”。“不仅如此,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更是从源头上杜绝了人为掺杂使假、混色混级,用低次烟扎把等现象,有效控制了非烟物质混入,提升了烟叶分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都有了较大提升”。
“实行这种分级收购方式,我非常高兴,交烟不用分级扎把,不但省下了不少人工,也避免了不懂分级的苦恼。今年我种了7亩烟,刚才交了443公斤,就卖了1万2千多元,这种收购办法我的心愁就放开了!”李陆代笑着伸出了大拇指。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