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贵州日报》报道 初夏时节,走在贵州省黄平县的山间田野,随风飘舞的一坎坎烤烟苗正茁壮成长,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黄平烤烟产业产量在全州处于前列,质量也处于第一,这是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呀!”在黄平县烟办工作了20多年的肖主任告诉笔者,烤烟产业在黄平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大产业。
政策变了变 动力喷发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每年的烤烟任务下达时,黄平县很多乡镇经常上到县里面为“少下任务”求情。每年到交烟叶任务的时候,很多乡镇干部们靠到外县四处奔波,求“外援”,但仍是经常完不成烤烟任务。
“农民不栽烟,干部等着被扣工资。”这句话, 真实道出了当时乡镇干部苦心婆心动员农民们种植烤烟是多么的无奈。
该压的压、该抓的抓,就是种烟积极性总是不见涨!到底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从哪里入手?黄平县决策层冥思苦想。
“把政策变一变!”2003年,黄平县大胆尝试,率先在全州把烤烟财税收入的80%返回给乡镇,用于兑现乡镇、村、组干绩效考核和奖励烤烟大户及烟区基础设施修建,20%作为烤烟产业发展基金。
走好一盘棋,往往在于关键的一步,走好了,全盘就活了。
政策文件出台后,从乡镇领导到烟农们,观念来了个360度大转变:都请县里面把烤烟指标加大或留下来。
“请给种植指标,我们想扩大规模栽烟。”如今,不需要乡镇干部们动员,很多农民前来申请指标,争着扩大种烟面积。
“政策实施第二年,我申请加大了种植面积,现在,每年都种植100多亩。”谷陇镇翁板村烟农杨通文告诉笔者,他一年的纯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我们镇每年烤烟税收返回奖励是30多万元,这为我们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呀!”谷陇镇政府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从领导到干部,抓烤烟种植情绪高涨。
高科技种植 质产双升
“刚开始种烤烟时,为了更准确把握方向,我用上了罗盘,村里面的人都笑我了。”上塘镇一位姓潘的烟农笑着告诉笔者。其实,只要你随便在黄平县山间田野随便走走,看到那些一片片、一垄垄排列有序的烤烟地,你就会知道答案,这不光是为了好干活、好看,更主要的是为充分吸收阳光,烤烟才能茁壮成长,增加产量。
“去年,科技人员刚引进马蜂来防治烤烟病虫时,我还半信半疑,觉得很可笑。”野洞河镇的很多烟农说,经过一年下来,县里面推行的蚜茧蜂生物防治法,对我们种植烤烟的病虫害防治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该县烟草部门工作人员龙云告诉笔者,蚜茧蜂生物防治法,除减轻烟农的种烟成本外,还撇开了烤烟种植对农药的过度依赖,对环境保护有好处,更主要是对烤烟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他还说“今年4月分,全州的烤烟栽培现场在黄平召开,其中一个培训重要内容就包含了蚜茧蜂生物防治法。”
除科学起垄、蚜茧蜂生物防治外,该县烤烟漂浮育苗、井窖式打孔烟苗移栽、自制有机肥集中堆制等种植烤烟技术,无不饱含科技含量。
标杆式管理 产业升级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黄平的烤烟种植,在管理过程中更是做到了标杆式的管理。
“现在,烟苗只管种,不用自己育。”谷陇镇老烟农杨通文告诉笔者。为确保烤烟育苗工作效益提升,县政府及时出台了《烤烟专业化育苗实施方案》,建立了专业化育苗队,严格执行育苗操作流程,落实精细管理,实行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有效的提高了壮苗、无病苗的比率,从而打牢了烤烟移栽基础。
在耕作方式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翻犁和起垄,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有专门的队伍用机械来耕作,结束了以前全部靠牛耕人挖的历史,节省了力气和时间。
“今年,全县要实现专业化烘烤,现在,合作社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县烟办介绍,为减轻烟农们既赶收烤烟又通宵达旦把控烤房的繁重活儿,今后烤烟活儿交由专业合作社来做,尽力提高烤烟的烘烤质量。
据了解,除以上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烘烤外,黄平县在烤烟管理上还实行了专业化植保、专业化分级等,实现了“标杆式”管理。
去年该县收购烟叶达4万多担,超额完成了州下达任务,全县烟农户均收入达8.6万元,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好的门路。
今年,近1.6万亩的烤烟种植面积长势良好,又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样的烟农,同样是种植烤烟,而不同的是,黄平县的烤烟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实现了升级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