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摘要]:本文就云南省陆良县烟草地膜覆盖种植及残膜污染现状分析,对农业面源残膜污染治理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出建议:一是提高地膜生产和使用厚度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切断超薄地膜生产源头,减弱回收难度。二是提升残膜回收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大农田残膜污染危害和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程度。四是探索废旧残膜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式。五是建立完善农田残膜回收治理再利用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农业面;残膜污染治理;思考
前言:云南省陆良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地膜覆盖种植,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实现了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转向向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的战略性调整,带动了地方收入的大幅增加,经济效益逐年显著提高。但随着地膜覆盖使用时间的累积和应用范围扩大,农田残膜对土壤结构、各类作物生长以及农村环境等造成的污染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对农田残膜污染进行治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一、废旧残膜污染含义
地膜覆盖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它既能保水保肥,又能提高地温,增加和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确保了各类作物产量的提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膜覆盖种植已成为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膜覆盖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及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地膜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需200年以上,降解过程还会溶出有毒物质。随着地膜覆盖年限的延长,存留在土壤的废旧残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土壤中的残膜量将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阻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土壤的肥力水平,甚至引起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下降。长此下去必将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废旧残膜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危害和影响
由于地膜分子量大、性能稳定、自然条件下能够在土壤中长期存留等特点,致使残留地膜对农业生产及农村环境都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农田土壤特性、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农机作业和农村环境,并对牲畜安全造成直接危害。
(一)废旧残膜对土壤特性的破坏
由于地膜不易分解,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对土壤特性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一是废旧残膜在土壤耕作层和表层阻碍土壤毛管水、降水和灌溉水的渗透,阻碍土壤水分的运动,水分渗透量减少,造成土壤含水量降低,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通透性等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二是废旧残膜使土壤孔隙度下降,通透性降低,一定程度上破坏农田土壤空气的正常循环和交换,进而影响到土壤微生物正常活动,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二)废旧残膜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由于残膜影响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必然造成各类农作物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发育受阻,残膜阻隔作物根系串通,影响农作物正常吸收养分,影响肥料利用效率,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从陆良县农业局及农机推广站多年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诸多影响包谷、洋芋、蔬菜等地膜覆盖种植农作物出苗质量、保苗株数的因素中,废旧残膜已成为关键影响因素,对两类作物的亩产量影响高达17%以上。烤烟生产方面,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时间的推移和土壤中残膜逐年积累,土壤水分和养分供应受阻,烟叶产质量也越来越低。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残膜清理措施,将会大大降低地模覆盖种植的各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三)废旧残膜对农业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一是废旧地膜在分解过程中会不断释放有害物质,农作物吸收后对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造成影响,轻则引起农产品污染,重则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乃至死亡;二是农田的废旧残膜对土壤机械化作业影响大,残膜缠绕农机具,严重影响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三是从农田中清理出的残膜大多数弃于田边、地头、水渠、林带、田间道路及房前屋后,风吹过后,残膜被吹挂在树枝、电线上,再次形成“白色污染”的次生污染,严重影响着农田生态环境及农村环境建设;四是由于废旧残膜治理回收粗放,乱丢乱放,地面、水渠中和大小春作物秸秆上等覆盖的废旧残面膜,时常被牲畜误食,轻则引起疾病,重则直接导致牲畜死亡。
三、陆良县地膜覆盖种植及残膜污染现状
(一)地膜覆盖使用量和覆膜面积持续增加
由于地膜覆盖种植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显著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一方面,全县地膜覆盖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面积迅速扩大。据县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陆良县各类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足1万亩,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30万亩,2001年达到50万亩,地膜用量达到2500吨,包谷、蔬菜、洋芋、烤烟等各类作物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为0.004至0.006毫米,亩均地膜用量5公斤左右。截止2014年,陆良地膜覆盖种植的各类作物面积达82万亩以上,包谷种植23万余亩,四月洋芋12万余亩,烤烟17万亩,蔬菜30万余亩,全县年均地膜用量达4100吨以上。种植四月洋芋或蔬菜的地块,一年两次地膜覆盖种植,大大增加了土壤残膜的含量。
(二)农田残膜污染形势严峻,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随着土地复种指数的不断增加,土壤中废旧地膜的残留量也逐年增加。残膜污染形势严峻,土壤存量呈逐步增加趋势。据陆良县农业局调查数据显示,陆良地膜覆盖种植的土壤,其土壤残膜平均含量达到3.7公斤/亩,最严重的土壤残膜量为4公斤/亩,残膜量最轻的样点也已达到3.5公斤/亩。按全县2014年地膜覆盖种植面积81万亩计算,全县农田残膜量已达到2997吨,土壤残膜污染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县农业局实地调查,从全县各地农田残膜取样现场分布情况看,残留在耕地土壤中的地膜主要分布在耕作层,集中在0-10cm的土壤中,几乎占残留地膜的2/3,其余则分布在10-30cm的土壤中,从上层至下层明显呈现递减趋势。残膜的形状各异,有片状、卷缩的圆筒状和球状等。它们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分布,残留地膜往往出现龟裂、分层现象,而且这种变化与存留在土壤中的年限有极大的关系。
四、陆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
(一)陆良烤烟土壤残膜治理的主要措施
围绕烤烟绿色生态及生产要求,从2014年起,陆良县委中、县政府以政策激励为导向,按照组织领导为保障、技术创新为支撑,群众参与为抓手的思路,全面推进治理植烟土壤残膜。一是通过发放告烟农通知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手册、签订烟农承诺书、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群众会、入户宣传等措施,加强土壤残膜治理的宣传动员,调动烟农捡拾废旧残膜和自觉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负责自家烟田残膜捡拾回收。二是健全回收网络,以烟农合作社为主体,积极组建废旧地膜治理专业队,形成遍及各村社的回收网络,主要负责捡拾田间地头、道路、水渠、树梢等公共区域的废旧残膜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是加强深耕前地表废旧地膜、深耕或翻挖后露出的残留碎片、移栽前对碎垡起垄后露出的地膜碎片、移栽打塘露出的地膜碎片、采烤快结束时烟田地膜的回收等五个环节农事操作过程中的重点监管和清理。四是建立网格管理。政府、企业成立领导小组,政府、企业建立双向包保责任制,层层挂钩,逐级考核。乡镇领导分片包干挂钩联系到村,村组主要成员分片包干挂钩到村民小组,村组包干挂钩联系到农户。烟站领导挂钩到烟点所辖村委会、烟点点长、科技员挂钩负责到所辖农户,制定责任牌,行政、企业两条线直接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到农户。五是实行地膜使用与残膜清理联动管理。2015年起,栽烟面积统一推广使用0.01毫米的地膜。地膜亩均供应量由于原来的5公斤增加到7.5公斤,由烟草公司每公斤补贴2元。废旧残膜治理示范区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酌情调减当年收购计划。未使用0.01毫米厚度地膜和烟叶采烤结束后未完成每亩4.6公斤以上回收量的农户取消2016年烤烟种植合同续签资格。六是废旧地膜治理示范严格实行考核奖惩制,县人民政府已下发文件,明确了考核要求。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个人扣除风险抵押金,烟农和合作社取消治理示范样板相关补贴兑现。通过一系列措施年的实施,目前,当年栽烟的土壤残膜治理示范区效果明显。
(二)陆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情况
通过曲靖市政府统一印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手册》,各地农民有所认知。尽管农业局强化宣传要求统一使用0.01毫米厚的地膜覆盖,但由于受生产成本的控制,加之大农农业面地膜覆盖种植无其他经济补偿措施,一方面各地农民在包谷、蔬菜、四月洋芋等农作物的地膜覆盖种植上,仍用市场上常用的超薄地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项治理资金支撑,其他农业面的废旧残膜污染治理扔停留在文件和措施上,无具体的执行效果。除部分项目示范地膜覆盖种植使用0.01毫米厚的地膜外,其余面积由于没有任何约束,为了节本增效,农民地膜覆盖种植依然我行我素,仍使用超薄地膜。
两种治理措施必将导致:今年残膜治理合格的烤烟大田,随着烤烟种植制度的变化,土壤轮作换茬后,使用较薄地膜覆盖种植其他作物后再换茬种植烤烟,土壤残膜含量又将逐年上升。
五、对农业面源残膜污染治理的意见及建议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