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方城消息 2014年12月27日—12月30日,河南省方城县烟叶产业领导小组组织县政府烟办、县烟草公司会同各植烟乡镇人民政府烟办室及烟站对2014年烟叶种植效益和2015年种植意向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专项调研。
据了解,此次共调查8个植烟乡镇的120户烟农,占植烟总户数1888户的6.35%,涵盖2014年植烟面积3520亩,占2014年总植烟面积4.2万亩的8.38%,烟叶平均单产为122.45公斤/亩,平均亩产值为2904.94元/亩。当前形势下该120户烟农2015年种植意向面积为2700亩,较2014年种植面积减幅为23.29%。据此推算,2015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大致维持在3.2万亩上下。调研结果和分析如下:
一、效益普遍降低
由于2014年遭受严重的病害和长时间旱灾及局部风雹灾害,烟叶产量相对较低,种植效益普遍不高,烟农怀有的较高期望值目标没有达到预期,利益驱动直接影响到2015年烟农植烟积极性,特别是植烟大户由于管理投工和抗旱防病大幅度投入增加,生产效益相对较一般种植户更低。
二、限制和拒收低下等烟
2014年烟草公司根据工业企业需求,在收购过程中限制甚至拒收低下等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烟农效益降低。
三、收购主观因素大
收购中普遍存在先紧后松问题:开始时候制订并执行单磅日收购量上限,对于交售烟叶挑三拣四,导致部分烟农产生疲惫厌烦心理,超过了其本身心理的承载能力,随便交售了事;后期收购计划不断追加,一定程度上演变为抢购大战,等级质量标准把握上大为放松,不乏此时有人浑水摸鱼而以次充好。因此,在收购整个过程中等级标准的把握上主观因素影响太大。
四、收购标准存在误差
烟叶收购过程中,收购人员过于重视烟叶长度、残伤等控制因素在定级中的重要性,往往忽视烟叶成熟度、身份、油分等品质因素的重要作用,今后需要烟草工商企业加强引导与培训。
强烈建议:改变现有依靠人员眼看手摸的传统定级模式及办法,尽快研究试行烟叶收购定级科学办法,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在定级中的干扰,并建立卷烟工业企业需求等级和结构质量控制培训常态化制度,弥补收购制度的缺陷,切实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