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新烟草》报道 目前,“不适用烟叶处理”已经成为行业烟叶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落实好“优化结构”这项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减少不适宜进入卷烟品牌配方烟叶的产出,提升烟叶等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已非常庞大的烟叶库存;而且后续环节中烟农的劳动强度、生产成本均有所降低,在行业不断加大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补贴力度的基础上,这项多方共赢的工作理应受到烟农的热烈欢迎。
可实际并非如此,由于不适用烟叶处理耗费工时多且处理后产生污水、异味严重,烟农提出较大意见,而且如果烟叶毁型不彻底、不到位还会存在较大的专卖隐患。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这项行业“硬任务”顺利开展的障碍。但换个角度,如果把这些不适用烟叶看成是行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情况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当前,绿色循环经济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是否可以把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与此项工作相结合呢?
谈到不适用烟叶处理工作,广东省烟草公司副总经理何传国用“处理难,监管难”六个字来形容,他说:“打掉的不适用烟叶处理时味道太难闻了,群众意见很大,因此如何‘快速、大量、无污染’地处理不适用烟叶,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为广东省局(公司)的科研合作单位之一,中大赛尔公司在生物处理技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面对这一难题,中大赛尔公司想到了“食物链”。“环环相扣的食物链,是自然界基本生态系统之一,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就是下一级是上一级的食物。”中大赛尔公司董事陈忠介绍说,“当时我们就考虑,开展这项工作,我们是否也能引入‘食物链’概念,以不适用烟叶处理为起点,以支持烟叶生产为终点,在此基础上实现快速、无异味处理方式,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个月的实验,中大赛尔公司最终选用了蛋白饲料处理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是把不适用烟叶用普通的切草机粉碎,把其作为抗烟碱蛋白饲料的生长原料,并在其中添加麸皮、糠粉等辅料,经过5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孵化出幼虫。再利用昆虫生物学技术,调节烟叶处理料的温度、湿度和溶氧量等因子,诱使幼虫自动爬离处理料配方,这样可以分别得到蛋白饲料鲜虫和剩余基料。
“利用这种处理方法,5天左右便可以处理完成,且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使用设备都是比较常用的,价格低廉。按照我们目前试验的工厂规模来看,一天能处理200吨烟叶。”陈忠总结说,“这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闭环食物链,所有环节围绕‘烟田’,在‘烟田’中觅食。不适用烟叶作为幼虫的食物,而幼虫的分泌物产生的有机肥,又可以作用于烟叶生产之中。”
此项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亦非常可观,经过处理后的剩余基料便是优质有机肥,而蛋白饲料鲜虫烘干后再处理可以制成生物蛋白粉,用于养殖业。经过测算,每吨烟叶经过处理后,可以产生0.03吨生物蛋白粉,由于质量优异,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吨售价达到近3万元;同时可以产生0.25吨生物有机肥,每吨价格在2500元左右。陈忠分析说:“每吨烟叶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近1500元。如果可以实现‘生物公司+烟农合作社+烟草公司’的运作模式,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广东省公司联合中山大学及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了《不适用鲜烟叶生物化处理产业化路径研究》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不适用鲜烟叶生物化处理后的产品的市场前景及产业经济效益核算,并统筹考虑其他垃圾处理方式相结合,力求实现在非烟叶收购期间仍可继续养虫以形成全年可连续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们已实验成功用黑水虻代替之前的金头苍蝇,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灾害问题。为了使产业链真正‘绿色’起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确保在蛋白质源的鲜虫(或其深加工产出的饲料)、有机肥有效成分合格,养虫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造成卫生灾害。”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对此何传国表示:“这属于‘逼出来的创新’,采取这种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既圆满完成了行业‘优化结构’的主要任务,又实现了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目标,更助力烟农、合作社增收,增强了合作社的‘造血’功能,探索出一条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新路。而更为关键的在于,这种处理方式很好地实现了循环经济理念与行业主要工作的结合,这对行业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