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卷包车间包装维修组作为扎根基层、服务生产的技术型团队,积极扛起时代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先后承担自治区工信厅技术创新项目8项、广西中烟科技项目27项,形成技术创新成果72项、小改小革96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50项,发表科技论文19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4件、软件著作权授权6件、发明专利受理7件。
以创新为桨,以奋斗启航。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卷包车间包装维修组和其他坚守在生产一线、创新一线的产业工人一样,在“时代之卷”上书写了属于劳动者的精彩故事,共同唱响了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包装维修组骨干在进行设备攻关。(方茵 摄)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019年6月,全国首组国产ZB416A超高速细支卷烟包装机正式“落户”南宁卷烟厂卷包车间。
“首组”“超高速”“细支”,这三个词的叠加,是考验,更是突破。
这是国产烟机迈向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一步,包装维修组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投入到调试工作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ZB416A正式通过鉴定验收,填补了国产超高速细支包装设备的技术空白,对于国内烟机设备升级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不仅要吃下'第一只螃蟹',更要把接下来的'螃蟹'越吃越香!”组长徐雀说。
此后,车间陆续引进了3台同型号设备,团队先后攻克了24项技术重难点问题,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7项,调试速度相比第一组提高了3倍,4台设备均实现了高效稳定运行,各项关键技术指标稳居行业前列。
包装维修组对技术的探索与攻关从未止步。2022年,在南宁卷烟厂引进GDX6进口超高速包装机的第七年,包装维修组在吸收转换国内外学习成果以后,耗时半个月完成该厂首次进口设备自主深度维修,结束了依赖国外技术团队对进口设备深度维修的历史,实现了烟机维修关键技术的自立自强。
同时,团队大胆创新破解进口零部件设计缺陷,自主完成了部分零部件改造升级和加工,改良设计进口零备件37件,自主加工600余件,节约成本约80万元,打破了进口烟机零部件必须完全依靠进口的技术壁垒。
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我们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同时也肩负着新的发展使命。”青年骨干高春芳说道。高春芳的成长之路也体现了包装维修组人才队伍培养和前沿技术创新的方向。
为更好地形成人才聚集优势,集中力量钻研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包装维修组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小组,致力于打造数字化转型技术优势。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技术团队,他们既“接地气”——熟悉各机型设备、生产流程和员工需求,又“洋气”——具备信息化专业知识并掌握西门子、倍福等自动控制技术和云计算、数据挖掘、视觉学习等互联网技术。
信息化建设小组参与完成了企业CPS(信息物理系统)建设规划、自主研发了15项“互联网+生产”信息化系统,大幅提升了车间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使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显著提升,降低了劳动强度,员工工作效率提升20%,南宁卷烟厂劳动生产率在全国近百家卷烟工厂中排名第二。2021年,南宁卷烟厂卷包车间被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广西数字化车间”。2022年,南宁卷烟厂被评为“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建设行业技能人才高地
包装维修组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将平台搭建和竞赛练兵相结合,着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2018年,以全国烟草技术能手、包装维修组骨干钟世乐领头的“钟世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为技术工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片沃土。
工作室充分发挥高精尖人才的领军作用,由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广西中烟劳动模范、广西中烟技术能手、烟草行业高级考评员组成教学队伍,开设“灯塔学院”夜校班,建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全面提升维修、操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完成烟草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培训教材、鉴定题库开发5项,累计开展培训264次,先后培养出工程师4名、技师4名、高级维修工25人、高级操作工89人。
钟世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进行研讨。(方茵 摄)
同时,包装维修组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搭建人才培养和选拔平台,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参与技能竞赛,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
包装维修组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共产生广西青年岗位能手1名、南宁技术标兵3名、南宁青年岗位能手11名。团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20年获评自治区“安康杯”先进集体、2021年获评“广西工人先锋号”、2022年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二等奖。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