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近年来,山东中烟各卷烟厂涌现出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工作中,他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积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为促进生产制造精益求精、推动全员齐头并进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坚守匠心精益求精
王伟英 迟文明
陈然
王坚
在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有许多平凡的匠人。他们坚守匠心,工作中精益求精,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然:工作中“抠门”又较真
陈然是卷包车间33号机台卷烟机的一名操作工。每次上班他都会提前大约15分钟上岗,认真清点检查原辅材料。等设备一停,他便按照顺序对喷胶嘴、大小压板、鼓轮和搓板等关键部位进行清洁保养。
工作中的陈然有些“抠门”,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损耗。在车间里,他每天镊子不离身,他说这样在烟桥通道出现横烟、嘴棒出现堵塞时就能更快地进行处理,以减少损耗。此外,在工具的使用上,陈然也同样“抠门”。领到钢丝刷、毛刷等工具后,他会第一时间进行保养,以延长工具的使用时间。
陈然还很较真。在一次机台保养中,他叫停了正在开展清洁工作的徒弟,指着切刀上的一点胶垢说:“这里也应该清理一下。”徒弟有些疑惑:“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应该不会影响设备运行吧?”陈然拿起湿布一边擦一边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保养的目的是提升设备保障能力,让设备以最好的状态运行。如果不及时清洁,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质量隐患。”
陈然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磨炼自己的操作技能。工作间隙,他会拿出专业书籍和相关材料,认真学习设备运行原理等知识。对于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会详细记录,一有机会便向维修工请教。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立足岗位,用过人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去提升个人能力,陈然就是这样一个在工作中“抠门”又较真的人。
王坚:把工作当成爱好
提起卷包车间6号机台操作工王坚,很多同事都称赞他“不仅会挡车,还会下象棋”。1991年入厂的王坚已在济南卷烟厂耕耘了30年。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一直这么有干劲时,他总是说:“要把工作当成爱好。”
多年来,王坚养成了上班提前半小时进车间的习惯。利用这半小时的时间,他会观察上一班次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在上一班次结束生产后立刻进行设备保养,不耽误下一班次的生产。他常说,这就好比下象棋之前先研究一下对手,做到知己知彼,这样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太被动。
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王坚熟练掌握了操作技巧。当设备闹“小情绪”的时候,他总能及时解决,尽最大可能减少停机时间。“潜下心、勤观察、多动手、常请教”,这是王坚多年坚持的准则。他常说:“我们要学会借鉴别人的长处。这就跟下棋一样,自己在研究棋艺的同时也要多领悟别人的招数,说不定将来你会因此一招制胜。”
每天下班的时候,王坚都会记录当天的产量和消耗,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他说,这类似一盘棋结束后的复盘,可以让自己以后避开那些失误点。
在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还有许多像陈然和王坚这样的匠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们严谨细致、精雕细琢,他们用坚持和匠心,努力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制丝“厨房”高手云集
胡芳祥
高瑞龙
王建军
付正本
有人说,制丝车间的工作很像炒一盘好菜,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生产一份好烟丝,恰如炒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在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就有一大批技术精湛的“炒菜”高手。
高瑞龙:“刀工”精湛
想炒出一盘好菜,好的刀工必不可少。同理,要提高切丝工作质量,一名优秀的切丝工显得尤为重要。
每天交接班时,九千切丝岗位操作工高瑞龙都会认真检查切丝机的状态,及时更换砂轮和切丝刀,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切丝前,他会根据不同的烟叶特点认真调整切丝机的各项参数。在切丝过程中,他不时会抓起一把烟丝检查切丝效果,同时根据烟丝的细微变化,分析来料和切丝机的状态,适时调整刀门压力、刀辊转速等参数,力求切出的烟丝质量上乘。
王建军:烘丝“大厨”
切好菜,就可以下锅了。这时,就到了烘丝“大厨”大显身手的时候。滚筒,相当于烘丝“大厨”炒菜用的“锅”,操作台就是烘丝“大厨”大显身手的舞台。
九千烘丝岗位操作工王建军就是一名优秀的“大厨”。他不但烘丝工作干得好,在“传帮带”中教得也好。在教授徒弟的过程中,他有问必答,讲解深入浅出,能让人很快就明白要点在哪里。
王建军还有一本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份烟丝的参数和烘丝过程中的调整操作。同事们戏称这本笔记本为“烘丝宝典”。根据这本“宝典”,对于季节变化、来料状态、温度和湿度的差异等给烘丝质量带来的影响,他都可以提前考虑到并作出参数修正。
工作过程中,烘丝“大厨”王建军会设定一个远高于基础标准的目标,努力把每一份烟丝烘好。若达到挑战目标,他会开心一笑;若一时达不到目标,他就参照过程曲线图,结合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认真总结哪里有失误、哪里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挑战目标,亦给平凡的工作增添了乐趣。
付正本:井井有条
炒菜的火候到了,就该放调料了。对于制丝车间来说,这便是加香工作范畴了。
九千配比加香岗位操作工付正本是一名年轻员工,工作十分出色。有人曾无意间在付正本的办公电脑中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有数个文档,有加香前的准备工作说明,有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有开工、收尾工作注意事项……从这些文档中,大家似乎找到了付正本工作出色的答案。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风格,付正本在大家眼里就是妥妥的“学术派”。他会把所有工作都整理成文档,随时查看和补充。这样的工作方法,也让他把加香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在青岛卷烟厂制丝“厨房”,还有很多优秀的工人承担着不同环节的重要工作。正是有了这些优秀工人的通力合作,才确保了制丝质量。
用心守护“一叶一丝”
杨云峰
潘玲
张贵庆
毕思强
在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有一群普通的匠人,他们立足平凡岗位,甘于奉献,把初心使命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用匠心和情怀守护着生产“泰山”卷烟所需的“一叶一丝”。
潘玲:生产线上的“铿锵玫瑰”
在制丝车间有这样一朵“铿锵玫瑰”,其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严把标准,并荣获“泰山工匠”称号——她就是制丝车间工艺质量管理员潘玲。
1999年,大学毕业的潘玲进入青州卷烟厂工作。作为储备人才,她经历了制丝线技改历程,深切感受到了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于是下定决心做一名优秀的烟草人。
白天,潘玲积极向老师傅们学习知识和技能;下班后,她便宅在宿舍看专业书籍,寻找解决工作难点的“金钥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潘玲考取了六西格玛黑带,次年便通过了注册。从此,她肩负起车间标准管理、工艺质量防差错、监督考核等基础工作。
2020年,制丝车间承担了该厂《构建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的制丝防控体系》这一课题。接到任务后,潘玲几乎每天都“泡”在生产车间,与操作工、维修工深入交流。以制丝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她带领课题组成员细致梳理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前后共识别了752个风险点,起草了22个岗位的《质量风险告知书》。就这样,她和同事一起逐步完成了方案制定、数据汇总、表格分析等具体工作。经过数月的努力,这份饱含多人心血的课题终于结题,并获得厂级二等奖。
张贵庆:电气维修的“技术大拿”
“劳模”“技术大拿”“创新达人”……这些都是青州卷烟厂劳动模范张贵庆身上的标签。2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车间设备的技术升级,工作中以身作则,善于钻研,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2020年7月,制丝车间梗预处理工序需要改造。所有电气改造工作都需要车间电气维修工自行摸索,而留给他们的时间仅有半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又没有经验可借鉴,电工室内一时气氛紧张。没有过多考虑,张贵庆便主动站了出来:“越是困难,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于是,他顶着压力,带领电工组的组员们边摸索边开展相关工作。
之前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怎么办?查找资料、自我充电。通过查阅大量设备安装资料,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及各个子项目的相关安排。
检修与设备改造有冲突怎么办?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停产间隙加班加点投入到工作中。就这样,梗预处理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图纸的设计,元器件、电机的选型、安装,PLC程序的编写、修补、优化,试车,带料模拟运行……经过一次次尝试、一遍遍修改,在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此次梗预处理电气改造工作最终完美收官。仅这一项改造,就为厂里节约改造经费90余万元。
完成梗预处理工序的改造后,张贵庆又带领电工组的组员们相继完成除尘及人工挑选自主改造等项目,在技术改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毕思强:善于突破的“创新先锋”
在制丝车间还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创新先锋”,他不善言辞,却总能在创新活动中发表独到见解,在工作中勇于打破常规、善于创新突破。他就是青州卷烟厂“创新工作先进个人”毕思强。
“气流烘丝出口水分标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料段的安全保障装置还可以更完善。”“中控室的操作太复杂,学习起来真费劲。”……面对同事提出的各种问题,爱思考、善创新的毕思强都记在了心里,并不断思考解决办法。多年的中控室工作经历,让他对制丝线所有设备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了然于心,也为他开展各类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带着问题,毕思强不断思考和摸索,一有时间就来到生产现场认真观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创新立项、问题分析、要因确认、措施制定、实施解决……好消息接连传来:“加料段的两个主要危险源都进行了风险处理,杜绝了因误操作引起的设备伤害。”“中控室虚拟操作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大家可以模拟中控室的各种操作,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伴随着一项项创新成果的完成,同事们纷纷对毕思强竖起了大拇指。
在潘玲、张贵庆、毕思强等人的示范带领下,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益达人、创新达人,大家都在车间一线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人人都是质量守护者
陈春羽
孙春艳
盛敏
“消费者最关注产品的什么方面?”
“产品品质。”
“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产品品质?”
“坚守工匠精神,严把产品质量。”
……
3月的一天,在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创新工作室里,车间工艺质量管理员孙春艳向新入职员工阐述着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对于卷包车间新入职的职工来说,质量培训是最重要的培训,这将为他们入职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卷包车间可以说是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进入卷包车间工作,就要做一个勤勉尽责的质量守护者。”孙春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孙春艳:选择一项工作就要干到最好
“卷烟单支质量标偏0.024克,重量往中准值调整靠拢。马上就要收尾了,全体人员一定注意工艺标准。”
“6号机台圆周标偏较大,请中班工段重点关注。”
4月28日下午两点半,卷包车间职工的手机微信像往常一样准时弹出几条信息。这是孙春艳根据当班产品工艺质量情况给大家编发的注意事项。
在同事眼里,孙春艳是出了名的敬业。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阅前一日的质量报表,分析相关指标情况后,及时通知工段机台操作工进行局部调整。工作中,只要设备开始运转,孙春艳就不停地穿梭于各机台设备之间,查看每位操作工每道工序的操作是否规范标准、产品质量有无问题等。分析、沟通、协调维修、措施制定,成为她的工作日常。
一个班次下来,身体累不说,精神也高度紧张。孙春艳却说:“我累点苦点没啥,就怕因为自己的一次错检漏检,让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这就好比看管自家的孩子,倘若管不好出了差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选择一项工作,就要干到最好。”这是孙春艳对自己的要求。
盛敏:拔掉每一根影响产品质量的刺
盛敏,也是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的一名工艺质量管理员。
她对产品工艺质量的细心和执著,令很多同事印象深刻。有一次,盛敏从一盘滤嘴棒中随机抽出一支进行检查,发现有表面泡皱的问题。她随即向操作工薛鹏告知了这一情况。薛鹏认真检查了多支滤嘴棒都没发现问题,就说:“可能只有这一支有问题,就别停机了吧?”
盛敏却坚持道:“产品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虽然现在只有一支有问题,但一会儿再有别的出现问题怎么办?”
随后,薛鹏停下设备仔细查找,发现是搓板上的一点胶垢在作怪。
对待产品质量,盛敏总是十分执著。有一段时间,烟支的单支克重波动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盛敏每天扎根生产一线,与机械、电气维修工反复进行工艺测试,深入分析实验数据。虽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她和同事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每个事关产品质量的问题都像一根刺,不拔掉总是不舒服。”当同事问盛敏为何如此执著时,她这样回答。
7号包装机旁,包装机操作工盖方园一会儿拿起烟包仔细查看,一会儿停下机器进行短暂调整,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1号包装机操作工刘开合添加商标纸后,又到下一道工序拿起条烟进行检查,确保商标完美无缺;2号卷烟机操作工杜恒更换完盘纸后,迅速来到卷烟机旁,一只手拿起烟支仔细查看质量,另一只手熟练操作着卷烟机,适时作出细微调整……在卷包车间,在孙春艳和盛敏这些榜样员工的带动下,大家都在尽职尽责地努力守护着产品质量。
在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的各个岗位上,人人都在用努力和汗水创造着业绩,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诠释着匠心智造的内涵。保证产品质量是谁的事?以前,有人会回答:“那是质检员的事。”而现在,车间每位员工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